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102431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1、 选择题 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秋分B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D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全球昼夜平分22019年2月2日学校进行期末考试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e之间【答案】 1C 2D【解析】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春分,A错;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位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错;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C对;当太阳直射

2、点位于d点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赤道上昼夜平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D错。故选C。2结合图示可知ae点是北半球的春分,b点时是北半球的夏至,c点是北半球的秋分,d点位于北半球的冬至。2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冬至与春分之间,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截止2019年,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等5个科考站。经科考发现南极冰盖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由内陆中央缓慢地向沿海方向移动,在海湾地带突入海洋,形成冰架,导致南极点立柱(下图)移动,为此每年都要为立柱重新定位选址。据此完成3-5题

3、。3与北极地区相比,图示时间南极地区( )A冰层更厚B太阳辐射少C黑夜更长D白昼渐变长4与我国境内科研站所相比,长城科考站地基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 )A防风B抗冻C防浪D抗旱5图中信息显示( )A当天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B当天长城站可能出现极夜C太阳位于立柱新址正南方D太阳位于立柱新址正北方【答案】 3A 4B 5D【解析】3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由于地处南极大陆,因此冰层更厚,A正确。据图可推测立柱位置在南极点,而此时为白天,可推测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南极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多,B错误。南极地区黑夜相对更短,C错误。由于无法判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无法判

4、断昼渐长或渐短,D错误。故选A。4南极最大的气候特征为狂风、酷寒,因此与我国境内科研站相比,南极地区科考站在设计时需要特别关注防风和抗冻,CD错误。在我国境内的部分科研站如青藏高原地区的站点在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大风带来的影响,A错误。南极地区极端低温是我国科研站无法达到的,抗冻是长城科考站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B正确。故选B。5长城站位于南纬62度,并未进入南极圈,因此当天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AB错误。该立柱位于南极点,为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地方,因此太阳一定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C错误,D正确。故选D。 当地时间3月21日19时,中国援助塞尔维亚(东1区)的首批来自广州的6人专家医疗队抵达

5、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此后,医疗队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抗疫援助工作。据此完成6-7题。6专家医疗队抵达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时,3月21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1/2B1/3C2/3D3/47医疗队开展抗疫援助工作期间,广州( )A日出方位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逐渐变长C日落时刻不断推迟D昼夜差值逐渐变小【答案】6D 7C【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日界线的判断,要计算出0时经线的度数,此时东一区为16:00,0时经线为90E,此时3月21日的范围为从90E向西到180,占全球的3/4,故选D。7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产生的地理意义,3月21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广州白昼渐长,日落逐渐

6、推迟,C正确;3月21日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广州日出东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树影逐渐变短,昼夜差值逐渐变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考查时间的计算、日期的判断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 “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图回答8-10题。8上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正东正南正西正北ABCD9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年一样B正午比上午大C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D春秋分日各地一样10若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 )A四季分明B出现极

7、昼现象C酷暑难耐D分布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 8C 9C 10B【解析】8从材料可知,正午时太阳从门口射入房间,对于某地而言,正午时太阳直射该地所在的经线,因此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直射点上除外),因此门朝南或朝北。所以选C。9太阳光线透过门口射入屋内,太阳高度越大,屋内光照面积越小,反之,太阳高度越小,屋内光照面积越大。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屋内光照面积不断变化;上午太阳高度小于正午,屋内光照面积大;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屋内光照面积最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屋内光照面积自

8、赤道向两极递增。所以选C。10北京时间17:00时,该地正好“门里有日到午间”,说明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则该地经度为65E;夏至日该地屋内光照面积和门面积相同,说明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地纬度为6826N或2134S。该地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或者南印度洋西侧,两地四季都不分明;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位于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夏季凉爽,不会出现酷暑难耐;南印度洋西侧受厄加勒斯暖流影响;两地均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所以选B。二、非选择题11读下图“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为_(节气)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2)A地地处

9、五带中的_带,此时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季节是_季。(3)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_,这一天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4)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_(东、西)偏,后向_(东、西)偏。(5)A和B都随地球自转一周,所移动的距离A比B_(长、短)。(6)AB线正处于_(晨、昏)线上。A点的昼长为_小时,A点的日出时间是_时。【答案】(1)冬至 2326S (2) 北温 夏 (3)0 90 (4) 西 东 (5)短 (6) 昏 4 10 【解析】(1)据光照示意图可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度是2326S。(2)地球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232

10、6N-0-2326S),南北极圈以内分别为南、北寒带(南寒带:6634S-90S,北寒带:6634N-90N),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南温带:2326S-6634S,北温带:2326N-6634N),故A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所以位于北温带。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3)此时A点正处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90。(4)A为北半球,某物体沿A向正南运动,在北半球是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先向西偏,过赤道后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转,后向东偏。(5)根据纬度越高,纬线越短的规律,A的纬度比B的纬度高,所以A所在纬

11、线长度比B所在纬线短,各转一圈,所移动的距离A比B短。(6)据图可判断,图中AB所在的晨昏线表示的是地球由昼进入夜,因此为昏线;根据A点所处纬度和所占昼夜比例可判断,A的昼长占一天的比值为六分之一,则A的昼长为4小时;根据昼长时间计算公式:昼长=(12-日出时间)2,可推知日出时间=12-昼长2=10时。12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3月21日正午前后蚌埠市某中学教学楼日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图1中、四个位置,全球昼夜平分的是_、_。(2)据图2推断,楼影朝向为_,理由是_;此时花坛“一半亮、一半暗”,之后某同学连续观察一周,发现正午花坛暗的范围逐渐_,原因是正午太阳

12、高度逐渐_,楼影长度变_。(3)农事谚语“春雷响,农夫闲转忙”对应的节气是_(选择填空)。A惊蛰B立夏C寒露 D立冬(4)图1中标注的6个节气中, 蚌埠正午太阳高度接近相等的节气是(_)A惊蛰、立冬 B立夏、立秋 C寒露、立春 D立夏、惊蛰【答案】(1) (2) 正北 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上,楼影朝向正北 变小 增大 变短 (3) A (4)B 【解析】(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全球昼夜平分是春秋分,对应图中的和。(2)图2“3月21日正午前后蚌埠市某中学教学楼日影示意图”,据图2推断,此时为正午,太阳在正南的天空上,所以楼影朝向为正北;因为是在3月21日春分日的情况,太阳直射点后

13、期将会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变大,楼影长度变短,所以正午花坛暗的范围逐渐变小。(3)根据二十四节气读可知,惊蛰是春分(3月21日)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故本题选择A。(4)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大约15天,正午太阳高度接近相等的节气需要和夏至或者冬至日对称。图中惊蛰、立冬对冬至日不对称;立夏、立秋对夏至日对称;寒露、立春对冬至日不对称;立夏、惊蛰对夏至日不对称。符合的为B。【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和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和北半球达最小值; 春秋分: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