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2330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5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风险管理}第7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审计重要性和 审计风险,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须注意以下几点: 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二、重要性的运用,(一) 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二) 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质量两项特征) (三) 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四)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一) 运用重要性原则

2、的一般要求 1、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2、 CPA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一是能提高审计效率;二是能保证审计质量。 3、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 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 评价审计结果时。,(二) 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质量两项特征) 1、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4 、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三) 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1、会计报表层次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四)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1、CPA应当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

3、系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3、CPA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关系,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一) 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 (二) 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 (三)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四) 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 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CPA应当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这是对重要性评估所做的总体性要求。,(二) 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

4、模及业务性质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余额及其波动幅度,(三)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净利润(5%-10%)、资产总额(0.5%-1%)、净资产(1%)、营业收入(0.5%-1%)。 计算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或上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推算或作必要修正),(四) 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分配方法 2、不分配方法(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20%-50

5、%;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1/61/3),四、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一) 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二) 错报或漏报的汇总(尚未调整的) (三) 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四)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一) 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2、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CPA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二) 错报或漏报的汇总(尚未调整的) 1、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2、通过审计抽样或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推断的错报或漏报(

6、也可能包括前期尚未调整的),在汇总时CPA应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三) 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 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后,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仍超过重要性水平,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四)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1、CPA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2 、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会计报表(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第二节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

7、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分为两个层次: 1、财务报表层次(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 2、认定层次: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控制风险: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序的

8、控制风险始终存在。,例:,如果某一审计项目的审计风险为5,固有风险为80,控制风险为95,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应为( )。 A、6.6 B、12 C、8.92 D、13,二、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评估与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CPA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 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 (2) 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复杂程度 (3) 确定帐户余额时,需要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 (4) 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现金、有价证券、存货) (5) 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收入、关联方交易) (6) 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

9、容易被漏报的交易和事项,三、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 CPA应当遵循稳健原则,宁可高估控制风险,不可低估控制风险。,四、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CPA如拟信赖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 以评估控制风险。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越低, CPA就应获取越多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后, CPA应当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 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如果存在偏差, 应当修正对控制风险的评估, 并据以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五、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

10、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如果不一致,若前者高于后者,CPA应当考虑是否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六、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重大错报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越高,CPA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着重考虑其性质。,七、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CPA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最终取决于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检查风险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关系,八、检查风险和审计意见的类型,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CPA仍认为与某一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认一相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那么,他应当发表保留

11、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 B、 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C、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D、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大,练习题,1、A和B注册会计师对C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其未经审计有关会计报表项目金额如下: 单位:万元,要求: (1)如果采用固定比率法,以资产总额的0.5%、净资产的1%、主营业务收入的0.5%、净利润的5%作为判断基础,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计算确定C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请列示计算过程) (2)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2、注册会计师A在确定C公司的会计报表时,基于所了解的具体情况,决定从严确定短期投资项目的重要性水平。请回答: (1)这一决定对短期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有何种影响?为什么? (2)针对(1)中情况,A应采取何种相应的对策?这种对策在审计证据的数量、审计程序的种类方面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