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2236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20)规划纲要(2020年8月).doc(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发展理念第五章 发展主线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 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 推进农

2、业现代化第十八章 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 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 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 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 优

3、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十九章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 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 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 健全对外开

4、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 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 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 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 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 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 积极

5、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 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七十一章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第七十二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七十三章 建立国家安全体系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七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第七十六章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第七十七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第七十八章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七十九章 发挥党的领

6、导核心作用第八十章 形成规划实施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XXXX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 发展

7、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49351元(折合7924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居民消费率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差

8、距趋于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10、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挑战。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外部环境不稳定不

11、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成长壮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

12、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库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开发粗放低效,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加大。 综合

13、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规律与国情,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第二章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14、、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15、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