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301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61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1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课标解读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 年之前) 核心提炼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工农武装 割据”思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3)由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 行战略转移。 (4)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梳理

2、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 1背景 (1)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 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3)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分 子“以俄为师” ,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 (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 3结果:初步胜利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2 4影响 (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3)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特点 革命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斗争 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爱国性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

4、 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 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 是反帝反封建。 教材补遗 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起点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决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 这场思想骚动中开始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一直长盛不衰。五四以后,新 知识分子继续和更强烈地要求现代“科学文化” ,要求有一个有效力的

5、政府以保 证多民族国家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 (2)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李大钊、陈独秀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2中共“一大” (1)通过了党纲,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2)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 (3)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教材补遗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 民主

6、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 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 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知识点三 国民革命运动 1国共合作 (1)背景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 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2)标志:1924 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 来。 2北伐战争 (1)目标:消

7、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2)过程:1926 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 到长江流域;1927 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 (1)原因 帝国主义干涉。 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 4 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教材补遗 “左”倾和右倾的区别 (1)“左”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 动和冒险的倾向。 (2)右倾是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 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

8、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 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 知识点四 国共十年对峙 1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 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 涨。 3根据地建设 (1)经济:努

9、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军事: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 。 (3)政权: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 立。 (4)成就:到 1930 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 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5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过程 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转折遵义会议 A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 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

10、军事指挥权。 b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会师: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 的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教材补遗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 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

11、党就有结束对 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当阶级矛盾上升时, 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 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 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会加速两 党关系的破裂。 名师点睛 名师助学 (1)五四运动的特点 革命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 工人、 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2)促使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因素 政治上: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

12、阶级领导的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6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构图解史 五四运动 精巧识记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构图解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结构 名师助学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 7 任务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群/众 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 的统一战线 指导 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 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 军队 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 空前的北伐战争 名师助学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 (1)依据国

13、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 国革命的道路。 (2)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正确性。 (3)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 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并日益成熟。 构图解史 遵义会议 精巧识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 (1)一个核心: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 (2)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 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3)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革命 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

14、“一致对外” 。 (4)六点实践: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红军长 征、遵义会议。 8 构图解史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 构图解史 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探究点一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史料实证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 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 ,开始“实行和 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党史资料选编 史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 当时妇女的面貌(服 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 对传统家庭进行

15、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四”运动研究 综述 问题探究:根据史料一和史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 主旨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影响 提取 有效 信息 (1)从史料一中 “形成了 一批倾向俄国、 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 “实行和工 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等概括出 9 形成 正确 认识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 工农运动的结合” (2)从史料二中“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 发型等)变化较大” “家庭婚姻观念发生 了根本变化”等概括出“促进了社会风 俗的变化” 史论归纳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

16、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 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 (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 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它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 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 人民奋勇向前。 对点训练 角度一 五四运动对国人民族认同感的推动 1(2019江苏省金陵中学、海安市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中学第四次模拟 考试)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 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 “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 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 。由上 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