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83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天津武清区月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 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 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 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A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49 年, 再结合材料信息“先做 到不失业、不饥饿”可知,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恢复国民经济,故 A 项正确。改 善工人生产条件与材料“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的信息不符,故 B 项错 误;C、D 两项与 1949 年的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

2、2 (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一直到 1952 年, 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 1955 年, 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 1958 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 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答案C 解析材料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之所以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 化,主要是因为农业合作化的进行,土地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故选 C 项。农业生 产技术自封建时代成型后基本没有变化,排除 A 项;当时国家以工业,尤其是重 工业为经济建设中心,排除 B 项;“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排除

3、D 项。 3(2020河北衡水摸底)据统计,我国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 由 1952 年的 29.2%上升到 1957 年的 32.1%。由此可知() A“一五”计划加速了工业化 B国民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 C沿海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2 D工业“大跃进”局面已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内地工业产值所占比重 不断上升,但未超过 50%,沿海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C 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 内地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反映出工业化的加速,A 项错误;内地工业产值没有超 过沿海,国民经济重心不在内地,B 项错误;“大跃进”是 1958 年开始的,与材 料时间不符,D

4、项错误。 4(2020广东东莞开学考)1955 年 3 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陈云主持起草 的“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决定原则通过这一草案。6 月,中共中央对草 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 7月30日,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 五”计划。据此可得出() A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实践进展快 B“一五”计划时期存在冒进的倾向 C中共中央对“一五”计划较为慎重 D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从 3 月对陈云主持的“一五”计划草案进行 审议到 6 月最后一次修改, 再到 7 月 30 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说明 中共中央对“一五”计划比较重

5、视和慎重,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一五” 计划实践进展快,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国家高度重视“一五”计划,不 断修改,不存在冒进的倾向,故 B 项错误;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三大改造完 成后形成的,故 D 项错误。 5(2019辽宁阜新月考)1956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 642 亿元,占工农业总 产值的 51.3%, 比 1952 年增长84%。 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45.5%, 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71.6%。这说明()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答案D 3 解析根据材

6、料可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是“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的结果,D 项正确。材料反映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 产值的 51.3%,则农业产值占 48.7%,工农产业基本均衡,并非比例失调,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 B 项;我国通过 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排 除 C 项。 6(2019河北邯郸月考)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 发展重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 答案A 解析材料“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 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反映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 这与苏联片面强调重工业不同。可见,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56 年”可知,当时中国在经济上还没有 犯“左”倾错误,故 B 项错误;1956 年“一五”计划即将完成,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7 (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农业生产中“卫星满云霄, 一个更比一个高”的 现象主要反映了()

8、 A新中国科技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B新中国已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 C政治活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卫星”与科技无关,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实际,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大跃进”时期对农业产量的吹嘘, 是 1958 年政治上的决策严 重影响经济的表现,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大跃进”运动没有使我国的经济 4 建设取得巨大进步,D 项错误。 8 (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 可以将家庭 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1962 年 9 月)这一条例() 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

9、除 C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62 年 9 月”及内容可以得出, 材料反映的是三 年困难后党中央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C 项 正确。A、B 两项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化的进步,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 (2019江苏如皋调研)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 世纪 50 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 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

10、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 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 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 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 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 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 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 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 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

11、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 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逐步建立独立 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编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 5 六十年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简要评 价。 答案(1)因素: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大的政府 权力;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 (2)特点:借鉴苏联模式;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用重工 业带动

12、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改变原 有工业的畸形布局;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3)简要评价:限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这一战略是必要的、正确的 选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一些弊 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 胁”得出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根据材料一“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 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得出国 内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材料一“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13、 得出强大的政府权力;根据材料一“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 合”得出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我 国借鉴了苏联模式;根据材料二“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得出以高速发展为首 要目标;根据材料二“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 据材料二“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得 出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得出 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根据材料二“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得出实施“进口 替代”政策;根据材料二“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 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得出改变原有工业的畸形布局;根据材料二“逐 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得出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 体系。第(3)问,应辩证地评价,既要看到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我国经 济发展战略是必要的,且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又要看到造成国民经 济比例失调的弊端。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