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4102046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23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123(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01 总 则 0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03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04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05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06 法律责任 07 附 则 目 录 01 总 则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2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1 制定本法 1 适用本法 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2 消防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 铁路交通安全 水上交通安全 民用航空安全 核与辐射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 3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理念 以人为本人 坚持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 职工参与 政

2、府监管 行业自律 社会监督 1 1 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2 2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 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 4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5 5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主要负责人 全面负责 5 依法获得安全 生产保障的权利 依法履行安全 生产方面的义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 6 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 工 会 7 工会依法对安

3、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国务院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城乡规划 安全生产规划 并组织实施 相衔接 制定 根据 8.1 4 国务院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 1 2 加强 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 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解决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建立健全 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 8.2 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 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 乡、镇人民政府 以及街道办事处 开发区管理机构 地方人民政府 的派出机关 8.3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 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消防部门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9 国务院有关部门 应急按照保障 安全生产的要求 制度 修改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 执行 10 多 种 形 式 各级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 安全法律法规 安全知识的宣传 增强全社会的 安全生产意识 11 有关协会组织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 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 发挥自律作用 促进生产经营单位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2 生产经营单位 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 (为安全生产提供) 安全生产责任 仍由本单

5、位负责 委托 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13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依照本法 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追究生产安全事故 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14 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 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15 国家对以下方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防止生产安全事故 参加抢险救护 16 0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 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 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条件 应当具备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7 18 5 7 6 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 建

6、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和操作规程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 有效实施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 2 4 3 主要负责人职责 各岗位的责任人员 责任范围 考核标准 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保证责任制的落实 19 成 本 安全生产 费用 安全生产费用 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决策机构 主要负责人 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予以保证 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监督管 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 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征 求国务院

7、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 20 建筑施工 金属冶炼 矿山 道路运输 危险物品 安全生产 管理机构 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 或 安全生产 管理机构 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 或 从业人员 100+ 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 兼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 或 从业人员 100-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设 置 设 置 设 置 21 组织或者参与拟订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组织或者参与安全培训,如实记录培训情况 督促落实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组织或者参与应急救援演练 安全生产

8、管理机构 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 22 职 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恪尽职守 依法履行职责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作出涉及 安全的经营决策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听取 安全管理人员 依法履行职责 降低工资、福利等 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不得 应当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 矿山、金属冶炼单位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 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告知 23 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应 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具备 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矿山、金属冶炼 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 危险

9、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考核合格 安全知识 管理能力 矿山 金属冶炼 危险物品的 生产/储存 注册安全工程师 应当配备 鼓励 其他生产 经营单位 24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从 业 人 员 保证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了解事故应急措施,知悉权利和义务 安全培训 培训不合格 不得上岗 培训合格 上岗作业 25.1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安 全 培 训 建立培训档案 如实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 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派遣劳动者和实习生 学校实习生 25.2 新工艺 新技术 新材料 新设备 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 采取有效

10、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6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 27 安全设施 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28 生产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矿山建设项目 金属冶炼建设项目 下列建设项目 应当进行安全评价 29 设计单位 设计人 生产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矿山建设项目 金属冶炼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设计 审查部

11、门 审查人员 对 设 计 负 责 对 审 查 结 果 负 责 30 生产危险物品建设项目 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 装卸危险物品建设项目 矿山建设项目 金属冶炼建设项目 施工单位 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 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验收 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投入生产 和使用 不得投入生产 和使用 验收 合格 验收 不合格 竣工投入生产 或使用前 31 有关设施、设备上 有较大危险因素 的生产经营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32 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设计 制造 安装 使用 检测 维修 改造 报废 安全设备 1 2 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 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3 维护、

12、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33 危险物品的容器 运输工具 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 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 矿山井下特种设备 专业生产单位生产 专业资质的 检测、检验机构 取得安全使用证 和安全标志 对检测、检验 结果负责 检测 合格 方可投入使用 34 未经检测、检验或者经检测 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国务院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会 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 淘汰目录 具体淘汰目录 制定 公布 制定 公布 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淘 汰 危险工艺 危险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 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35

13、生产 经营 运输 储存 使用 危险物品或者 处置废弃危险物品 生产经营单位 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 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 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有关主管部门 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有关法律、法规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接受 监督管理 36 重大危险源 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 的应急措施 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37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发现并消除 事故隐患 如实记录 排查治理情况 及时通报 从业人员 县级

14、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技术 管理 措施 38 危险物品 车间 危险物品 商店 危险物品 仓库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 员工 宿舍 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 场所 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 标志明显 保持畅通 禁止锁闭 禁止封堵 39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 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 爆 破 吊 装 其他危 险作业 专门人员进行 现场安全管理 规程和措施 确保操作规程的 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40 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事故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 单位 如实告知 遵守安全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从业人员 41 劳动防护用品 符合国家标准 符合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 单位 监督、教育 按规则佩戴、使用 从业人员 42 安全问题 重大事故隐患 立即处理 应当 不能处理的 报有关负责人 不及时处理 向主管部门报告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 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安全管理人员 经常性检查 检查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