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8245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概述(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 注 西 部,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西部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其中,盆地不到10,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占48。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近一半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西部的面积、地理、人口,西部概况,西部地区疆域辽阔,是中国少数

2、民族聚集的地区。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3%。中国80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西部和陆地边境地区。,西部的人口,中国西部政区示意图,西部的面积、人口与全国比较,面积,人口,自然资源,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 82.5%。矿产资源依据已探明储量,煤炭占全国的 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西部的资源,旅游资源(西部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西部的资源,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 西部地区各民

3、族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意识、消费习惯等方面,与周围邻国有许多共同之处。具有向西开放、与西亚、中亚诸国发展经贸关系的优越条件。,边贸资源,西部的资源,技术资源,西部地区已经具备的工业体系、科技基础、人才资本等优势,为西部开放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西部地区在军工、石化、电子、纺织、核工业、航天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激光技术、光缆传导技术、有色冶金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安、成都、兰州三大城市的科技人才密度仅次于北京。,西部的资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产出规模小,城乡居民收入低 产业结构层次低 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对外开放的

4、水平较低,吸引外资的规模有限,关注西部,温家宝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胡锦涛: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不会变 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江泽民,主要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2年,是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经济增长最快 发展质量最好 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 城乡面貌变化最大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战略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西部大开发重大工程建设

5、,1、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 3、 2010年重大项目,青藏铁路,青藏铁路试运行2006年7月1日全面启动。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以前,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颈”

6、,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 。,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青藏铁路已于2005年全线贯通。由于跨越了世界上最高

7、的高原,这条铁路也被人们称作“天路”。,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它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起点是塔北油田,东至上海。,西气东输的优越性,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

8、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产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振兴东北 东北问题报告,东北发展历史,近代血泪屈辱史: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 伪满洲国:在东北畸形发展重化工业 “宁肯放弃本土,也不放弃满洲”,建国初“共和国长子”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一五”期间国家著名的156项重点工程东北有民用工业企业项目50个,国防企业项目9个 工业摇篮:油田(大庆),汽车(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从“解放” 到“红旗”),军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厂),

9、钢铁(鞍钢、本钢) 天下粮仓:“北大荒”到“北大仓” 林业基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1978年后面临巨大问题 一、经济增长低效 。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国GDP保持9%的增长率,而东北地区则为8%左右,平均低于全国水平一个百分点。 未改变传统的高投入模式,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1985-1995年间,辽宁和黑龙江两省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90%以上,吉林在50%以上,三省平均为80%。(中国统计年鉴),二、产业衰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刚性 1、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丧失比较优势。改革前三十年的大量开采和粗放生产、使用,使东北的煤炭、黑色金属、石油、木材等原材料和资源储量日益减少,资源枯竭和开采成

10、本上升。 2、产业竞争力下降。东北的机械、重化工业由于质量差、档次低而造成积压和亏损严重。 3、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产业演进断层。日用家电、电子通信、新型机械装备等新型工业迟迟成长不起来,使东北工业一直缺乏有力的替代产业群体,出现产业演进断层。 4、产业推出面临巨大的制度和资金障碍。解雇费用障碍(传统产业),资产专用性障碍(资产专用性强,退出的资产成本大),关联生产障碍(环环相扣,局部与整体),产业管理体制障碍(中央管制,地方无权推出),市场障碍(体制不完善) 5、产业技术老化,技术创新能力低。计划指令下技术更新由国家统一安排,较为滞后;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技改贷款实行拨改贷,三、劳动力结构转化严重

11、滞后。 劳动力跨行业和跨财产所有关系流动滞后于同期产业结构的演变,失业增加 四、国有经济仍占投资主体,民营经济发展不足,而国有经济困难重重 1998年国有经济比重为67.45%,比同期东南沿海高出10-30个百分点 五、经济结构的开放水平不高 1、开放度不高(出口占GDP比重12.1%,全国20.26%) 2、开放领域和空间狭窄(初级产品,日韩俄美港) 3、开放产业关联度低(开放对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六、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市场化程度:东南沿海70%-80%,全国60%-70%,东北45%-50%),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本原因:市场化发育不足 观念的滞后是关键 要振东北,先震东

12、北人:东北人本分、胆小、自卑,懒成了现代东北人的通病,“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资源的逐渐枯竭 东北振兴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它需要几个省合作发展,而不是各自为战,然而,三个省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涉及到省际合作操作层面的内容几乎没有,国家重视东北发展,振兴东北是在建设中国经济第四极,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沿海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第三步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意见 国发200933号 08年温家宝总理多次考察东北,东北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背靠华北,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

13、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可以加以借鉴。 自然资源:土地辽阔肥沃,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独特。 工业基础雄厚:目前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重型卡车占12,造船占13,商品粮占13,汽车占14,木材占12,钢产量占18 。 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 民众观念转变: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愿望迫切强烈。 全球制造业转移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新机遇,振兴策略,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 培植替代产业 做大民资:抓住振兴契机谋求超越发展,承接即将退出的庞大国有资本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

14、造条件 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改革初见成效,2008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地区统计后折算的增长率)为1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这一增长率在四大板块中名列第一(详见表2)。以“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三年计算,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为13.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也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0.5个、0.5个和0.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年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提出,要“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 发,振兴东北地

15、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 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 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 局。”,西部12省市区大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振兴东北已初见成效,东部快速提升与国际接轨,西部开发大有成效,振兴东北开端良好,东部加速国际接轨,中部崛起相形见拙,中部六省的基本状况, 国土面积为10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7%;, 2000年人口35147万人,占全国的27.8%;, 国内生产总值1.98万亿元,占全国的22.2%;, 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它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 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位于我国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

16、;,中部六省的优势条件,重要的交通中枢地位,有京九、京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贯通南北,有陇海、浙赣湘黔线和长江横穿东西,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有黄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肥沃的平原;, 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的良好气候;, 有淮河、长江干支流丰富的灌溉水源;, 有煤、铁、有色金属、水能等多种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山西的云岗石窟和平遥古城等,河南的龙门石窟、中岳嵩山、少林寺等,湖北的武当山、神农架、黄鹤楼等,湖南的张家界、南岳衡山、岳阳楼等,安徽的黄山、九华山、皖南民居等,江西的庐山、井冈山、藤王阁等,工农业生产有良好基础,山西为煤炭大省,河南为人口、粮食大省,湖北为水电大省,湘、赣为有色金属大省,葛 洲 坝,隔 河 岩,黄淮平原的小麦、棉花等; 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的水稻、油菜等; 众多河流、湖泊的淡水养殖。 丘陵低山的茶叶、毛竹、杉树等经济林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