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97531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 分)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 y,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俊。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曲折( ) 断 y ( ) ( ) 改为 ( ) 2.按要求填空。(5 分)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阐述了学习态度;孟子 中的“ , ,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

2、作品艺术效果突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伤时事、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 。”3. (2012 年南充市)读图表答题(3 分)右图是某大学生对不同学历段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人数比例统计,请认真读图,然后写出你的结论: 结论:4.仿照画线的部分再写两个句子。 (2 分)理想,在饥饿面前,它是食粮; , ; , 。5(2012 年长沙市) 名著阅读(2 分)外国文学名著似一条九曲长廊,叙述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例如,英国小说家 写的鲁滨逊漂流

3、记 ,讲述了鲁滨逊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历尽艰险,度过 28 年的孤独时光的故事;乔纳森斯威夫特的 则讲述主人公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 (2 分)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一)(2012 年临沂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6 题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6.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共 4 分)(二) (2012 年日照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712 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

4、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 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 上犯禁,敢陵上犯禁 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

5、思。犯禁:触犯禁令。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委 而去之 ( )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是以善 为 国者 ( ) 必先 富 民 (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奚以知其然也?9.理解填空。 (3 分)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 【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一)2012 年昭通市(16 分)苏 轼 和 辛 弃 疾 作 为 宋 代 词 坛 上 的 杰 出 代 表 , 为 宋 词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但 由 于 他们 的 人 生 经 历 、 理 想

6、 追 求 和 文 化 人 格 不 同 , 苏 词 和 辛 词 在 人 生 境 界 、 精 神 意 蕴 、 词 作 风 格 上存 在 着 较 大 的 差 异 。 苏 词 呈 现 的 是 生 命 体 验 , 其 作 品 蕴 涵 着 深 邃 的 哲 理 性 和 美 感 , 易 于 引起 欣 赏 者 强 烈 的 情 感 共 鸣 ; 辛 词 呈 现 的 是 人 生 体 验 , 其 作 品 具 有 浓 烈 的 个 性 色 彩 和 现 实 精 神 。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 自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边缘。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

7、,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社会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拯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理想与毕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始终不言放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因此,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理想追求不同。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轼超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

8、感。他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辛弃疾不可能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一个勇敢、坚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

9、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月亮对话,其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觅。苏轼既不 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只是走向内心。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坚信美好的祝愿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的慰藉,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10、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清秋时节,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残破的山河危殆的国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激愤。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凉交融,酝酿出强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 (文章有改动)10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不超过 11 个字) 。 (3 分)11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4 分)12仔细阅读第段,说说“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具体内容

11、。 (4 分)13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 分)(二)2012 年达州市 阅读乡土情结 (节选) ,完成 2429 题。 (14 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

12、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3)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 稚弱的童

13、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

14、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5)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文章有改动)14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 分)15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 。(2 分)16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2 分)17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3 分)18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分)19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 3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