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0907617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嵬其二,李商隐,更(gng) 九州 宵柝(tu) 晓筹(chu) 四纪 为(wi) 马嵬(wi),注意字音字形,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诵读提示,疏通大意,空闻海外还有同样的九州,来生不可预知,此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空听军中传来夜巡的梆子声,不再有人报晓敲击更筹。 这一日军队哗变,驻马停留不前,遥想当年七夕,还在嘲笑牛郎织女一年才会一次面。 为什么做了将近四个世纪的皇帝,却不如卢家夫妻恩爱,长相厮守。,唐代的中兴

2、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他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史称“开元盛世”。 天宝后,宠爱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史之乱,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

3、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唐明皇简介,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主要有几个大过程:禄山起兵、唐军抵抗、长安失守、肃宗即位、禄山被杀、思明复叛、思明称帝、平定乱事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

4、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事变,名花倾国俩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课文解析,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

5、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

6、时候,结果又如何? 两相衬托,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7、。 “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以此来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3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在强烈的对比当中,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反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入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8、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有很多,从思想上看,其中大多数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比如说郑畋马嵬坡中:“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李商隐这首七律,却在思想上别开生面,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妃死。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揭示了唐玄宗自私虚伪的精神面貌,全文脉络,玄宗之悲 马嵬之变 荒淫误国,无尽感叹 作者之叹,艺术性,一、倒叙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二、对偶句式 中间两联,

9、仅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运用了借对。 所谓借对,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三、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如颔联中诗人用“虎旅传宵柝”就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同时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李商隐名句集锦,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