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拓展资料

上传人:Sky****er 文档编号:14088232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拓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短歌行拓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短歌行拓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短歌行拓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歌行拓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拓展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歌行预习检测一、填空并给所填字注音。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 ),悠悠我心。但( )君故,沉吟至今。( )( )鹿鸣,食野之( )。我有嘉宾,鼓瑟吹( )。 明明如月,何时可(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阔谈(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天下归心。短歌行拓展资料一、乐府简介1.乐府:始于秦,兴于汉。本是秦汉时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后指由乐府创作、采集的诗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2

2、.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的合称。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3.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二、背景介绍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三、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

3、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举”。与东汉重视德行、门第不同,只要才干杰出,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出身微贱,不懂儒家经术,不仁不孝,名声卑污,他都考虑予以重用,甚至拔为大将、牧守。豪强大族率众投奔者,也极力笼络,崇以官职。因此,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标

4、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部下对他如不竭诚效忠,一经发觉,立即清除,毫不容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手下人才济济。总结曹操一生大事:初露头脚,讨伐董卓。官渡之战,挫败袁绍。北伐乌桓,统一中原。东汉丞相,南征刘表。赤壁之战,大伤元气。西征乌桓,奠基魏国。击败张鲁,三国鼎立。受封魏王,至高权力。洛阳逝世,享年六十。谥号武王,魏武称帝。他一生中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四、作品简介1.曹操的诗

5、歌继承诗经、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在他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著名的建安文学。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2.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代表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

6、、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是王粲。女作家蔡琰(字文姬)。五、拓展其人历史上的曹操: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自来是毁誉掺半。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文学上的曹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尊刘抑曹”,在这本书里刘备宅心仁厚,爱民如子,而曹操则是虚伪奸诈,嗜杀成

7、性。因为小说的影响力空前巨大,曹操也成为历代文艺舞台上的头号反角。戏曲舞台上的曹操都是一张大白脸,于是这个白脸奸臣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不过近几十年来为曹操翻案的声音也很多,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早已跳出了历史小说的思维,尤其是曹操这个集大奸与大雄为一体的人物更是有众多的粉丝。军事上的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

8、。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有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曹操在其军事生涯中,曾发动多次屠城,受到屠杀的战俘与平民达数十万之多。六、名人评价1.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2.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3.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

9、臣,于操为甚。(裴松之三国志(注))4.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坑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王夫之读通鉴论)七、诗文补充忧: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的相见欢)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少年不识愁滋味, 4.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

10、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

11、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

12、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赏析: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阐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八、美文品读品读曹操金弦玉翎射苍穹,挟雏龙,慑群雄。与雁同征,铁骑踏春红。汉室江山如残月,观沧海,傲意浓。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君临天下,是每一个有雄心的政治家一生的渴望,那种“谈笑间人头落地,挥袖间千万人膜拜”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抗拒的。从“许游耕田”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功高震

13、主的丞相最终也没有实现父仪天下的愿望。拥兵自强,他完全有实力去废天子而自立,但这个一直让史学家们争议的举措也只是后人遗憾的推测,具体实施,也才到了其子曹丕的时候。究其原因,恐怕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定论了。在中国历史文学中,曹操也有相当的地位,其自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既然他对文学有如此深的造诣,那么他就始终摆脱不了那种忌讳被史书记载的羁绊。虽无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这一举措是否明智,我们很难用对错来作简单的评价,但是从这一点,我们却可以看到曹操在政治上犹豫的一面,这也就注定了他曹氏天下的命运。一生的辛劳,一世的戎马,换来的结果却是驷(司)马分槽(曹),

14、为他人做嫁衣裳。去过官渡之战的遗址,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那里已是荒烟蔓草,斜阳照在断壁残垣上的余辉早已映射不出当年的往事。风,在空气中轻轻的滑过,是热的,不知道千百年前,这风是否扬起过群雄逐鹿中原的锦旗;是否传送了千军万马震动天地的呐喊声;也是否见证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不消说,这场历史闻名的战争更让他坚定了平定天下的信心。然而赤壁之战的惨败又彻底粉碎了他实现一统的梦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那场噩梦般的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数十年积蓄的力量。他眼中的自信也变成了无奈的迷惘,试想,让任何一个人穷毕生之精力积累的资本在刹那间灰飞湮灭,谁,可以承受?华容泥泞的道路上,一辆

15、惊慌的马车,一队毫无秩序的败兵,背负着那轮被金戈铁马映红了的太阳,仓皇北去。那一役之后,他便退居二线,弄子玩孙。也许他真的老了,曾经那个煮一壶老酒,把天下英雄都付笑谈中的曹操已是明日黄花,即使再临沧海,也是执杖而立,用苍老的声音吟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那“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的壮志豪情也如东逝之水,一去不返了。曹操也是凡人,位高权重的他丢不掉领导者和统治者普遍的特点猜忌。世界上大海最大,比大海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他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不杀孔融、不斩杨德祖、不诛华佗,是否他真的能如愿以偿?岁月只是把这个问号的答案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猜测,但一切的答案都是假设,一切的假设也都只是为这个枭雄唏嘘长叹的徒劳。历史终究是历史,江山多娇,引再多的英雄为之折腰,也没有人可以改变他,更不能左右他。无数次站在魏遗址的旷野中,注视着那在天边晚霞下盘旋的飞鸟,都想问一声:你是否也曾经知道那个人,那段历史?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