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868185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6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2020年8月整理).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集锦 父母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 不仅仅给予我们生命,还让我们在温暖中成长! 但是在我们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老去,因此,在我们享受 了那么多父母给予的爱以后,我们也需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 回报父母,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 “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 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 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 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 的孩子,在

2、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 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 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 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 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 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 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 999-1062 年) ,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 徽合肥市)人,

3、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 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 年,即公元 1027 年中了进士,当时 28 岁。先任大理寺评事, 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 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 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 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 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 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 子的前程, 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

4、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 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 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可能是父母有病, 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 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 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邓小平赡养继母 夏伯根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养母,而是 继母。邓小平对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勤劳、肯干的继母特 别敬重和爱戴。十五岁的邓小平,当年顺长江南下,走出重 庆,走

5、出四川。之后,邓小平率领千军万马前来解放大西南, 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庆。四川解放后,邓小平坐镇重庆, 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央下属几大行政区域之一的最 高官员。这时的邓小平已是 45 岁的中年人了。有了一个安 稳的家庭后,邓小平就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 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她把继母一同带到北京。跟随邓小平 一家生活的这些年里, 邓小平夫妇待她如亲母, 从不分你我, 在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顾老人、 安抚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 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邓小平为了照顾 卓琳的身体,又不肯让年事已高的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 便独自挑

6、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 活邓小平都亲自干。夏伯根老人能够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对 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事例四:周恩来怀念他的两个母亲 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 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陈氏为“娘” ,陈氏给他请来一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 在西院的小屋里。周恩来四岁时,嗣母就叫他识字,五岁时, 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 叫他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 乎伤了他的眼睛。于是,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 关

7、在屋里念书。 空暇时, 就叫他背唐诗, 给他讲故事, 如 天 雨花 、 再生缘等。 1904 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 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 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 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父亲为人老实,胆 小,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 16 元的小 差使。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他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 快就一病不起。那是 1907 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带他 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 间,嗣母又被肺结核夺取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

8、别深 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 ,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抗 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 “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 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 事例五:陈毅为老母洗屎尿裤 20 世纪 60 年代初,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日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理万机,公务繁忙。 那年,陈毅 62 岁,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下了 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就看见老母让身边照顾她 的保姆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 “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 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来的是 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 “娘,您久病在身, 我不能在您

9、身边侍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 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好说歹说,保姆怎么也不让陈毅洗,觉得让这么大的官去洗 屎尿裤子,多不好。母亲也劝阻道: “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 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 陈毅说: “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时候,不 知您多少次给我洗尿布屎裤。现在,儿子有机会为您老人家 洗一洗脏裤,虽然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也总算尽了一份 孝心吧。 ”不容在推辞,陈毅便躬下身从床拿出母亲的尿裤 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去洗得干干净净。 事例六:毛泽东对母亲的感情很深 毛泽东对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 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 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

10、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 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 月 5 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 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6 长的祭母文 。 他这么追念母亲: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 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狂 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当时,毛泽东还 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 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 人。 母亲对他的影响力, 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毛顺生接到

11、长沙住了一阵。父亲 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 继续供他上学。 毛泽东是很感激的。 毛顺生于 1920 年 1 月 23 日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五十岁。 事例七:朱德着文忆母亲 1944 年 2 月 15 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 逝。朱德万分悲痛,4 月 5 日着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 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朱德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 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他 在一封写给外甥的家信中说: “外祖母大人因人老关系,今 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

12、励 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 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 产。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7 最后,朱德满怀深情地写到: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我将永 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 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 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 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 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 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 的。 事例八:冯玉祥的“悼母诗”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着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

13、个有名的大孝 子。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 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 客, 不吃饭, 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 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1945 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 胎的悼母诗: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 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娘怀儿五个月头晕 目眩,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娘 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娘怀儿十个 月才到世间。 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 ,冯玉祥将军请 人把诗特意刻在石碑上。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8 这首

14、诗情真意切,通俗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一片敬母、爱 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给人教诲,至今仍广 为流传。 事例九: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 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 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 ”孩子说。 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 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 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

15、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 离这里很远。 ”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 ”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 后,随着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 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 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9 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 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 花献给妈妈。 事例十: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 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命运对

16、孟佩杰 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 爸爸遭遇车祸身亡, 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 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 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 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 40 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 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 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 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 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 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 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 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 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