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0813657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A. 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 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C. 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D. 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答

2、案】C【解析】【详解】周代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宗族子弟,而不是古代帝王后裔,故排除A项;虽然周武王分封了纣王之子,但在武庚的封地周围还设有周王室的诸侯进行监视,且题意中并没有体现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的内容,故排除B项;西周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相当于对这些旧有地方的变相承认,故选C项;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但不是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故排除D项。2.诗经中祭祀诗占据重要部分,其中祭祀祖先的诗歌占到70%以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真诚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这反映了当时A.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 封邦建国制度瓦解C. 宗法观念深入人心D. 天人

3、感应思想萌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祭祀祖先的诗歌占到70%以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真诚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可知当时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法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项;人们对祖先进行祭祀和崇拜并不是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故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宗法制度,没有体现分封制的瓦解,故排除B项;诗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D项。【点睛】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因此反映了当时宗法观念的深入人心。3.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

4、变A.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 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C. 防止了地方势力勾结D. 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土赐民”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是世卿世禄的,世代为官即可世代享受俸禄。但官僚制度兴起后,皇帝任用他,他就是官员,不任用他,他就是百姓,因此动摇了世卿世禄制度,B选项符合题意。题目涉及到的是官僚制度,尚未涉及到小农经济,A选项排除。“防止”一词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分封制废除并不能巩固宗法制,D选项排除。4.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

5、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A. 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B. 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C. 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D.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可知,皇帝让一些官员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实际上分化了宰相权力,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三省长官地位巩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的问题,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排除D。5.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

6、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学术专家(组)历史解释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海”为鄱阳湖,昏为“西方”,“海昏”代表着刘贺的海昏侯国住于“鄱阳湖以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海”“晦”通假,”晦”有“黑如晦”或“晦浊”的辞意;“昏”字很可能与“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之“昏乱”有关。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教授“海昏”爵号的政治象征意义不大,方位说可能性更大。“昏”虽代表方位,但不是指“西方”,而是“西南方”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D.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

7、实【答案】A【解析】材料表格显示对于“海昏侯”的爵号有不同的解释,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A正确;历史叙述可以反映历史事实,B错误;历史事件不因为年代久远就无法考证,C错误;历史的解释不一定能确认历史事实。D错误。6.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A. 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 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答案】A【解析】【详解】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于中央派遣到地方督查机构,材料中对于巡抚掌管权力和地位不同规定

8、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巡抚设置主要是协调地方权力,不是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也不是削弱地方权力,故B和C项错误;巡抚主要是完善地方官制,不是完善中央的官制,故D项错误。【点睛】明巡抚之名,始见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亦系临时差遣。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 。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1535),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

9、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7.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 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 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 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因此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发展,

10、故B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的变化,无法体现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逐步放宽,无法体现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排除C;材料信息与理学无关,排除D。8.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皇帝军机大臣人数乾隆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嘉庆、道光、咸丰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同治五到六人光绪765%的时间四至六人A. 精干高效B. 机构健全C. 权力稳固D. 保密性强【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统计的军机大臣的人数来看,多至十人,少至一人,由此可得出军机处的特点是精干高效,故A项

11、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各时期军机大臣人数的变化,权力稳固、机构健全、保密性强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CD三项排除。9.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答案】B【解析】“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利于民主革命的发展,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和外国商战信息,A错误;C是戊戌变法运动

12、;材料中原因属于清政府措施,D错误。10.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A. 清政府重视对外交往的开端B. 驻外机构已成为侨民的后盾C. 中外交往事务的近代化趋势D. 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清朝时期中外早有交往,主要以朝贡外交为主,进入近代早在1961年就成立了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故A选项“对外交往的开端”表述不准确,故错误;根据史实我国此时国力衰落,驻外机构主要是服务于中外交涉而非

13、侨民后盾,材料也未体现保护侨民的相应内容,故B选项错误;无论是驻外公使还是驻外使馆,都是近代外交的产物,中国派遣相关人员设置相关机构,顺应了外交近代化的要求,故C选项正确;材料虽体现出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但是结合史实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是被动的近代化,很大程度服务外国侵略的需要带有半殖民地色彩,无法体现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故D选项错误。11.观察下表,表中的地区差价通商口岸价格内地城市价格.镇江 2.192.24元淮安2.30-2.3元上海2.172.20元苏州2.23-2.30元汕头2.953.10元潮州3.31-3.20元A. 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B. 导致民族工业日益萎缩C. 反映了关

14、税主权完全遭到破坏D. 密切了国内外经济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1868年在通商口岸的洋布价格要低于内地城市的洋布价格,这种现象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的市场份额,故A符合题意;列强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部分丧失国家主权,且材料与主权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与密切国内外经济联系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 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B. 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C. 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D. 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15、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临时挖掘海军港,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体现的是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A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港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 C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属于战争的结果,排除;材料仅仅体现了战败后建设海军港,不能体现大规模的国防建设,D项排除。13.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彻底摧毁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由农民协会掌握农村一切权力,然后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这表明当时中共A.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 创建了人民革命军队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重视农民问题的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对农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说明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重视农民问题,故D项正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创作于国民革命时期,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故A项排除;1927年8月南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