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车间培训教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14071 上传时间:2016-11-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塑车间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注塑车间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注塑车间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注塑车间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注塑车间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塑车间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塑车间培训教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塑车间员工培训教材编 制:张灿辉亚灿集团有限公司O., 注塑机的介绍 安全操作规程 注塑作业规程 注塑作业指导书的使用规定 原材料干燥常识 首检、自检规定 返工、不良品管理规定 常用量具的使用 消防安全管理 模具的自检和维护 设备自检与保养 换色、换料四大步骤 6S 一、注塑机的介绍显示器数据调整 区控制区紧 急 停 止 按钮显示器为各种参数调整的依据, 8可以显示不同的画面。要求保险杠与挡块距离2钮冷却水系统外进水 , 内回水接班和换模后生产时检查冷却水是否开启二、注塑安全操作规程注塑操作工上岗前必须接受以下安全知识培训并严格遵守,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 正常生产时必须关闭前、后门,一定要到

2、位。 在生产操作前,检查机械保险装置:机械保险杠应距离 保险挡块约2状态为正常。 检查电器保险开关:拉开前(或后)安全门,手动状态合模,应未合模为正常, 正常生产过程中,经常检查机械保险挡块的灵活性。 严禁从注塑机上方、后安全门进模区取拿塑料制品。 严禁手执剪刀等利器进入模区拾取塑件。 拾取散落于机器内的产品时,必须先打开前安全门,并停机(手动 座台退 关马达开关) 机器加热后,手不要碰到加热圈、座台前进时,手或其它物品不要伸入喷嘴与浇口之间。 对空注射时,不要用手去拾取热料。以免被烫伤 . 生产 关闭加热开关,以防材料分解,产生臭气和爆炸等异常情况。 发现注塑机工作时有异常,如安全门不能顺利

3、关闭,保险块不灵活,保险杠与保险挡块的距离不在 2嘴堵塞产品、料头粘模腔等,应马上(手动 座台退 关马达)找班长或机修工修理三、操作工注塑作业规程 1、 作业前确认材料,模具与计划卡相符,必须清楚计划卡、明确该产品的质量情况。 2、 准备好生产工具(剪刀、钳子、铜棒)、夹具(冷模、压块、撑块、木块)、作业资料 注塑作业指导书 、其它记录表单)、辅助材料(周转箱、防护纸、防护袋等)。 开机前,检查、确认机器的完好性和安全性,具体按 设备操作规程 作业。 注塑机打开电源后,稍等 1分钟;置于手动状态,启动料筒加热开关加热到恒温后,再启动油泵马达开关,停留 1分钟(等待马达动转稳定后再动行下一动作。

4、如发现机器、模具及其它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班长,待解决问题后再继续。排尽料筒内残料后再调试;至产品合格后再生产。 出模后产品按 作业指导书 规定自检、装箱、标识并做好自检记录。 按首检规定,经换色、换料、换模后生产的产品,经质检员首检确认封样后再量产。 待产品正常生产时,按规定打开模具冷却水,随时检查机器,模具的冷却情况。 半自动生产时,要及时清除模具内的垃圾;自动生产时每小时清理一次。 待油泵马达正常动转后,方可进行调试、生产。 已经调试后的模具,可立即生产。选择半自动状态 关闭安全门 经合模 锁模 注射 保压 冷却 开模 顶出 打开安全门 按规定取出制品。再关闭安全门,完成下一个循环动作。未

5、经调试的模具,对空注净料筒内的余料。 生产中途因产品质量异常,经工艺调整后,经自检合格的产品交车间质检员复检合格后再生产。 因生产任务结束或其它原因停机,关闭落料口,先将料筒内的余料做完;机器应置于手动状态,退开注座,关马达和冷却水。 交接班时,要把产品质量情况、设备性能情况数据统计等等与生产有关的情况都要移交清楚。 下班前做好设备场地清洁卫生,做好生产记录和及其它记录。 附表: 1. 自检记录单 2. 设备点检表 四、 注塑作业指导书 的使用规定 注塑作业指导书 作为注塑作业的标准,生产过程必须使用 注塑作业指导书 ,严格按其规定作业。 流程:试制 验证 编制 校对 审核 发放 车间保管 机

6、台使用 车间回收。 组长每天负责整理、发放、回收注塑作业指导书。注塑若有空白立即通知车间补充。 使用 注塑作业指导书 时,不得损坏,随意涂改,必须保持表面清洁,摆放整齐。 注塑作业指导书 中的参数若与实际不符,可临时调整,经工艺调整后的产品,必须经质检员确认合格后方可生产。 注塑作业指导书 要端正放到工作台指定的位置。 操作工艺规程和检验项目遗漏或与实际不符,应及时反映车间,经确认后立即更正。 过程中 注塑作业指导书 如有遗失,损坏等情况,要立即联系车间补充。五、原材料干燥常识 为了确保材料充分干燥, 减少浪费,对本公司生产中常用塑料作以下规定: 注意 若需换色换料,干燥前必须清扫料斗,加料时

7、保持塑料袋表面干净。 材料完全干燥后还未生产应将干燥温度调低 10左右。以免材料结块或变色。 不需干燥的原料: 必须干燥的原料: 体参数如下表:材料名称 规格及牌号 干燥温度( ) 干燥时间( H) 40 60 90 6070 12 60 12 70 1 8035化 080 34 7090 35 121H 747 757 0013 7090 34 372 压克力 8590 46 85100 48 2200 110130 810 120130 812 120130 812 六、首检与自检为有效控制返工次数,督促操作工的自检工作,经车间决定规定如下: 操作工连续生产前必须送质检壹模产品首检,首检合

8、格并封样后方可生产。封样品标签必须有货号、塑件名、封样人、封样时间,否则生产之产品不计工资。 经换色、换模、换料、修模后生产的第一模产品,经自检合格后送质检员首检确认封样后,才可进行量产。 每班生产的产品,对照封样品和 注塑作业指导书 进行自检,并如实填写自检记录。 接班前,检查计划卡、换模后产品、物料、颜色是否相对应;封样品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到位。 接班时,产品必须经自检首检,按 注塑作业指导书 和其它质量文件规定逐项检验,确认合格后再生产。 每班按规定全面自检 8次,并做好自检记录。合格时打 “ ” ,不合格时写明缺陷原因。 下班前,做好产品末件检验,若末件产品不符质量要求,要立即重新检验本

9、班所产的产品。 产品不符质量要求时,要及时找机修或班长调整,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后,送质检员确认合格后再生产。 在自己不了解、清楚产品质量情况或不能准确判定时,应将产品送质检员确认判定,并向质检员了解、清楚质量情况。自检方法:产品检验目视 比较 测量 装配 实验外观 光洁度 透明度 色泽 变形 尺寸 功能 其它要求七、返工品、不良品规定返工品: 返工产品必须由操作工本人进行返工,期限两天,返工期间不计工资,两天后未完成返工工作,由车间安排返工。不合格品质检开出 不良塑件处理单 直接交该班班长签收。返工完毕的产品,经质检员确认合格盖章后立即入库。班组长应当认真落实返工品,按照质检检验判定的不合格项目

10、,教导操作工预防同类问题发生。组长收到 不良塑件处理单 即时安排责任操作工及时对产品进行返工,返工产品不计工资。不良品: 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良品必须提报班长进行处理,同时将不良数量登录 注塑日检记录表 。 班长和车间主管对不良率偏高的产品原因分析解决。 操作工生产的不良品经班长确认后方可打碎处理。 组长每日将各机台 注塑日检记录表 统一收集至车间主管审核,主管对异常追踪验证处理。目的:督促操作工是否提报,提报后班长是否处理, 车间掌控废次品率。处罚: 操作工生产过程中产生不良品未提报对责任操作工扣 2分,对组长扣 2分。 操作工生产过程中产生不良品提报班长未及时处理,对班长扣 2分处理,

11、对组长扣罚1分。 操作工未按要求实际填写 注塑日检记录表 对责任人扣 1分处理。八、常用量具的使用通止规的使用方法: 这里通止的意思是能通过和不能通过。一般地说,通止规有固定两个尺寸,所要测量的产品尺寸是就是在这两个尺寸之间。大于小的尺寸而小于大的尺寸,所检的产品即为合格。举例说明:用通止规检验某产品孔径是否合格,能通过通止规的小端而不能通过大端即为合格。如下图示: 注意要点: 1、确认通止规的正确性; 2、产品的孔有斜度,从大孔一端塞入; 3、在产品完全冷却后测量,以获得准确值。产品能通过通止规小端, 而不能通过通止规大端为合格!能止规产品塞规的使用方法: 首先,了解 中有: 2种型号。使用

12、时,先把要测的产品面水平地靠在水平台上,估计其测值后,把塞尺贴在水平台上慢慢塞入,然后左右来回拖动,观察所放进的塞尺厚度是否合适,是否还需更换;准确测量后,取出塞尺读取数据即可。如下图示: 注意要点: 1、使用塞尺时,一定要同时使用水平台; 2、测量时,产品被测的面要水平地靠在平台上; 3、放入塞尺时,塞尺一定要贴紧平台。产品塞尺水平台九、消防安全规定 厂区内原则上一律禁止烟火。 工作场所内严禁烟火 (规之动火作业区除外 )。 全体同仁应对自己所在区域的消防器材位置、安全通道熟记,以便紧急状况下使用。 油、水不可任意漏洒在地面,如有应及时清除,以免人员滑倒或引发火灾。 机台设备、电器线路、照明灯具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关闭电源,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勿将物料、产品堵塞各通道,出口和消防器材前。 禁止无故 (非火险 )挪用消防器材,因故使用消防设施后要立即报告保卫科及时补充。 灭火器材应放置于易见易取、干燥通风处 (不得日晒雨淋 ),以保证随时有效可用。十、模具的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