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7776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29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29讲 学习目标导航,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特点及异同;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道德品质的巨大影响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及影响;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经济根源;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主张、特点及影响。,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 1宋明理学 1兴起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的主张。 (3)宋代逐渐确立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三教合一,“

2、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天理是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是万物的本原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二程,程 朱 理 学,认识观,哲学观,代表,项目,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误区提醒】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 2内容,天理,格物致知,三纲五常,提出“”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宣扬“”“心外无理”的命题,王阳明,只需就可得到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陆 王 心 学,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总结升华】 对于理学和心学

3、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借助图示进行形象记忆,如下图:,心,反省内心,心外无物,致良知,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3特点: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儒学走向成熟。 4评价 (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说明】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走向仕途的敲门砖;宋明理学成为弥漫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深远。,伦理道德,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李贽的离经

4、叛道 (1)背景 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江南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思想:道学家把孔子奉为神圣。 个人:李贽的为官经历。 (2)主张 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市民工商业者,存天理,灭人欲,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特别说明】 所谓的“异端”,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理学思想;二是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提出尖锐的批判。,资本主义萌芽,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1)世界是的,事物是客观存

5、在的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王夫之,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1)提出“”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顾炎武,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1)揭露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黄宗羲,作用,主要思想,代表,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君主专制,经世致用,物质,辩证法,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3.影响: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的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维延伸】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

6、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传统文化,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例1 2010广东卷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 解析这

7、首诗出自王阳明(王守仁)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合,排除。 命题分析 从近三年新课程地区高考的试题看,着重考查了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及特点。命题多运用诗歌等新材料,以独特的角度命题,解答要特别注意对能体现出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词句的理解。复习备考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功底,同时注意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概括归纳,从中形成解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

8、思想家是() A. 董仲舒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对理学代表人物主张的判断能力。根据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思想。,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影响 拓展探究 问题一宋代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那么,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是什么? 提示(1)历史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9、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2)社会因素 政治上:两宋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问题二宋朝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使儒、佛、道三家融合,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提示(1)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

10、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2)影响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11、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问题三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应该完全废除;也有的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应全面继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提示总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1)取其精华: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观、道德观,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12、能屈”的品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思想等。它们都可以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2)有些内容可抛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涵,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坚决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德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0浙江卷

1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 ,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

14、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命题分析 高考命题重视对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主张、理学的内容、特点、影响的考查,命题多运用新材料,考查不同思想家的主张及影响。复习备考时,一要区分宋明时期不同理学家的思想主张及相同点;二要运用新材料、新情境,理解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对今天的深远影响。,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史料链接 阅读材料,思考探究。 材料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15、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材料三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材料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解读史料 材料一表明了儒学思想中的通过“格物致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材料二体现了儒者的胸襟、器识和宏愿,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材料三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理学讲究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个人气节。 材料四体现了对时局的关心,表现出宋明理学蕴含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理学积极作用和影响是: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凸显人性的庄严,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养成起到积极作用,对后来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结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评价 拓展探究 1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