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651085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98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发展规划}国学经典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書香草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 身体和灵魂必须在有一个在路上,2017.11.13 金属1702,主要内容:,一、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习国学? 二、品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 三、国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四、共同感触,1.读书之于古诗 2.读书之于学习 3.读书之于爱情 4.读书之于历史 5.读书之于人生 6.读书之于你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 以医愚 刘向,一、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习国学?,(一)国学的概念,辞源上说: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说:国学就是研究我国传统学术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考古学、中医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的学问。,“狭义的国学指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由孟子

2、和众多学者共同完成的一种不断完善人性和社会伦理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广义的国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和。就是铸就中华民族性格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字和语言、易经和哲学、科学和技术、文学和艺术、孔子和儒学、老庄和道教、佛学和佛教、民族和民俗、国家和史学,至少九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关于“国学”的三种概念,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第二种是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种则是指国学研究。,关于“国学”的三个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 第二、它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第三、“国学”就是核心价值观,比如“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国学应该是指中国

3、传统文化,亦即关于我们自己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在此把其界定为被称为“精粹”的学问。,为什么要学国学?,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金钱优先”观念吞没了社会美德,缺乏正义的社会氛围;公众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在某些领域,有些人会以耻为荣、诚信缺失、见利忘义、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但是通过弘扬国学“精粹”改变社会风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犹太民族,人口只有一千多万,自有诺贝尔奖以来,在各个领域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占全世界总获奖人数的39%,为什么?因为这个民族有一个传统,就是让儿童从小诵读经典,圣经就是犹太民族的国学,犹太民族的经

4、典。 钱学森问我们的总理,为什么我们几十年出不了大家人物。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再学国学,不再读经典了,我们背离了我们文化的根,所以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今年9月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痛批教育功利化时说过一段话:“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一个学校的网站上对该校的一个学生的报道:“2003年10月托福考试663分(满分677分);2004年6月GRE考试,数学部分满分800分,作文仅扣1分,总成绩为

5、1370+5;2004年6月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而且该生获得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国读博士了。” 如果仅看上面的这个介绍,按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来看,这位同学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制造出了一个惊天大案,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用刀砍下了一个中国女同学的头,同时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希望。这个人叫朱海洋,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是该校2001级国贸专业学生。,还有一个海洋,刘海洋,北京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用硫酸泼洒动物园里的狗熊,使五只狗熊受到严重的伤害。 这就是杨校长所说的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

6、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的实证。,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从国学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对国外的影响方面,曾说:原子弹之类的硬件只有水平的差别,谈不到什么特色。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 “国学”。,“国学”中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国外去了。,“一位国家教委的领导说,他在新德里时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国学中蕴涵的中国智慧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的特色。它产生于中国

7、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凝聚传统美德中的“崇德向善”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国学”的目的之一:,学习“国学”的意义之一:,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使传统美德中的“正能量”得以承继。,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重要的有天人合一、崇尚气节、仁爱宽恕、敦厚守信、忠于职守的思想;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传统;生活习惯的勤俭节约。,二、品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爱,国学传统美德形成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 孕育展开 先秦 抽象发展 汉唐 辩证综合 宋元明清,国学中蕴涵的多重美德,与当下社会主义核

8、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包含三个层次(国家、社会、个人)要求,国学在对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蕴涵的传统美德,与之具有传承关系。,国家层面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个人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中的传统美德,人与群体 精忠爱国 勤俭廉正 勇毅力行 人与他人 诚信知报 谦和好礼 笃实宽厚 人与自身 仁爱孝悌 修己慎独 见利思义,“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孝悌 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忠恕之道 以诚待人,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四

9、海之内皆兄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爱孝悌,图片故事:精神分裂劫持者的自我了断,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 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孔子:“不学礼,无一立。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互不可分的。,谦和好礼,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德。 老子曾以江河处下而为百谷之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中国历史上的“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国美德

10、强调自主自律,重视“诚”与“信”。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孟子 离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以诚为基础,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的美德。 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 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在与人相处的关系中,中国人强调,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育之恩等。,诚信知报,这是质朴的爱国之情,也是爱亲、爱家、爱乡之情的直接扩充。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爱祖国、爱民族历来被看做是“大节”。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甚至不惜以身殉职成了广大国人的共识。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爱国志士和

11、民族英雄如爱国诗人屈原、陆游,不辱使节的苏武,前仆后继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飞、文天祥,还有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关天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等,都是中华民族爱国美德的杰出代表。,精忠爱国,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在这种精神培育下,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爱国爱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克己奉公,岳飞,文天祥,这是对人性尊严

12、的强调与期待上。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知天下国家矣”(中庸第二十二章)。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修己慎独的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修己慎独,文明的学生,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

13、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培养“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 荀子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明清之际提出“正义谋利”,“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的仍然是“义中之利”,即“先义后利”的原则。 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正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告子上)由此形成“以身任天下”的坚贞之志,“宠不惊而辱不屈”,“生死当前而不变”的道德观。,见利思义,梁甄彬。尝以一束苎。就寺库质钱。后赎苎。于苎束中得五两金。彬送还寺库。梁武帝为布衣时闻之。及

14、践祚。以彬带郫县令。将行。同列五人。帝诫以廉慎。至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言相嘱。由此名德益彰。(梁甄法崇传),见利思义名德俱彰,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独自投奔河北袁绍。曹操使用计策劝关羽留下。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 后来曹操跟袁绍交战,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羽听说了刘备消息后,就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

15、上,去投奔刘备了。,关云长挂印封金,中国人历来以勤劳节俭、廉明正直著称于世。 孔子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老子提出为人处世的“三宝”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来说,“俭以养德”主要是廉德。,勤俭廉正,正人必先“正己”,“正心”是根本。 “廉”的根本是在取予之间,取道义,去邪心,严格自我约束。孟子把这样的人格称为“廉士”。管仲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因为有了“廉”才能做到“正直、公正、正气”。表现在待人上是“公正”,作为境界说称为“正气”。 鲁迅先生曾把那些埋头苦干、拼命

16、硬干、为民请民、舍生求法的人称为我们民族的脊梁。历史上那些清官谏臣,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体现了“廉正”的美德,因而受到人们的称颂和尊敬。,周总理吃穿住行都很节俭,在选衣服时候说:“我要中国料子” 。周总理吃饭也很简单,经常是两菜一汤,而且每周至少一顿粗粮。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总理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蛋,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有人劝总理说这么大的国家总能让您吃好一点。周总理却亲切地对大家说:“现在全国人民度荒年,我们领导更要带头。”,周总理的节俭,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儒家以质朴为基础而重“礼”,道家主张“见素抱朴”,以“返璞归真”为最高境界。 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要求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过其行”。 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诸如老实、诚实、求实、踏实、平实、实在、实干、务实的精神,即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笃实宽厚,在待人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德,严于律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