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素材苏教版必修3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1022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素材苏教版必修3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素材苏教版必修3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素材苏教版必修3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素材苏教版必修3 (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祖国山川颂素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篇散文,是抒情散文。直谏中学语文教学的作者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说,抒情散文不好写,最容易滥抒情,空抒情。这篇祖国山川颂在抒情上走了一步险棋,因为他是全面全景式来描写祖国山川的,容易走上空抒情、滥抒情的路上去,实际上已经有人在网上评价说,这篇“有佳句而无佳篇”,这篇文章在选入课本时也是“有改动”,课下注释说明了。我反复读了后,我认为这篇文章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的:特点1、它是全景式铺陈描写祖国山川。这种用散文来写很是创新的,你看下面的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只写了长江;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那是用诗形式来写的。这种写法也有一定的大胆性。没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格是无法

2、写的,也写不出来。而作者黄药眠是作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在祖国各处做过新闻,宣传工作,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将近80高龄了。还是有这个资格和能力的。特点2、它的写景控制的很好。不是毫无方向和毫无控制的。语言美是不要多说的,谁读都会看出来的,但是写景要控制而且要控制的到位不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做到的了。写景要有特点,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是景物的特点有很多,不能都写,总得有选择吧,所以写景应该由作者的感情来控制和指挥。这篇文章的写景就是有选择的,特点也是有选择的。这篇文章是热爱祖国的,但作者的热爱的感情角度是与众不同的,它主要是通过描写景物的新生和景物已经呈现的勃勃生机来抒发爱国的。所以作者在描写景物的

3、时候要围绕这个感情特点来写。比如写四季的景和扬子江的景都是围绕新生来描写的。特点3、它的抒情带有一种理性,有广度和深度。所以不是空抒情和滥抒情。作者经历新旧社会(19031987)。写这篇文章时是1980年左右,当时文革刚刚结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作者黄药眠以深邃的历史学家眼光看到了祖国的大好前景。所以黄药眠老人看到的祖国的一切都是新生的,都是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的。文中处处透露出对祖国新生的赞美。比如对四季的描写;对扬子江的描写。所以它的抒情带有一种理性,有广度和深度。孙绍振教授说审美和审智结合的散文才是高水平的。我觉着在这一点上黄药眠和孙绍振是相通的,因为这两人都是美学家。所以他以美学家的语言

4、,用理性来控制,用片段式的结构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热爱的感情。这篇文章也有缺点的:主题有些游离,不够集中比如8910的对祖国语言的描写。有些段落经不起文学性的推敲。比如45节的描写顺序上不够严谨和合理。片段式的结构是不是最好的结构。二、自己对课文的设计(一)预设学生水平.长处: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基本上适应了长课文的学习,初中课文比较短。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一定的能力。思维能力较强朗读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懂得轻重缓急的技巧短处:估计在对审美上的理解上还欠缺。不懂什么是美,如何审美。而高中的语文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二)、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写景要根据作者的感情去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情如

5、何控制景物、景如何符合情)根据:这一点在上面已经讲了2、会通过朗读来欣赏美景的描写来体会作者饱满的爱国感情。根据:朗读需要技巧,但朗读更不需要技巧。以情来带动语言,也就是说最好的朗读是用情的自言自语。高一的学生除了个别的有朗读水平外,大部分还是需要训练的。特别是遇到写景的好的散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来训练学生的朗读。3、设计学习方法还原法,替换法,诵读法,分层教学法、自学辅导法。还原法:还原法既是一种欣赏艺术的理论也是一种实用的操作方法。就是根据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来想象还原形象的生活原型是什么。就是把现实生活情况还原出来,说白了就是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还原回来之后,找出生活原生态和艺术形象之间

6、的矛盾和统一性,然后看作者是如何从原生态塑造成艺术形象的。用了什么方法,有没有作者自己的独创之处。如果生活和艺术之间矛盾大,差别大更好,更能看出作者的塑造水平之高。替换法:就是把原来的作者用的词语或句式用他们的同义词或不同的句式来替换,看看那种写的好,有比较才有鉴别。还原法和替换法不一定只是欣赏作者写的如何好,有时还能检验作者写的败笔之处。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样能锻炼学生的鉴赏、批评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也都锻炼了。所以还原法替换法这两种方法运用的很广泛,锻炼学生的能力很广泛。分层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这个好理解,不再多说,关键是

7、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自学辅导法:既是一种教学原则和理论,也是一种具体操作方法。这个方法我正在参加子课题研究教学。诵读法前面讲过。(三)、设计学习课时两课时(四)、设计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字词整理学习:自己整理出自己不熟悉或没掌握的字词,可以分类整理。比如四字词语,二字词语,常用成语。容易读错的字词音(高考必考题3分)容易写错的字(高考作文考察5分)这个作业全部要做,字要工整规范,高考网上阅卷的要求。内容理解和主题推测。(1)至少读3遍,知道写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情。当然不同的文体要求侧重不同。这点全部都做。(2)找出疑问。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不同的疑问总体的要求就是:三读一查一疑问。2、新课导入:

8、学生看到黄药眠的名字会联想到黄药师,老师顺势可以从这里进入课文。黄药师居住的天地是桃花岛,桃花岛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但那是武侠小说中虚构的地方。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祖国山川都是和桃花岛一样美丽,令人神往的。就让我们走进现实中的桃花岛,现实中的祖国山川。去感受祖国山川的美和作者饱满的爱国之情。2、整体感知。结合课前的预习,对课文做一个整体的理解从内容上和感情上。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比如写了祖国的那些景物?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在课前读的时候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师生总结。不过多追究,不啰唆。3、局部探究和欣赏。这是第一课时的重点。老师找出文中关键的段落,带领学生重锤敲打,运用教

9、学方法,落实本课的学习目标。老师一定要发挥老师本人的研究文本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不依赖教参。不唯书不唯上。切实找出能体现本文特点的段落。比如本文,我认为能体现作者感情特点的重点部分是对四季及晨昏的描写,还有对扬子江的描写。这两大部分占据了课文的2/3以上的篇幅。这两部分再比较,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特点的是对扬子江的描写。所以这节课研究这些段落就是第段。这个段落的教学过程是:一、学生自读三遍以上。二、老师范读或朗读水平较好的两位或多位学生读,比较谁朗读的好。最好老师范读,把学生带入一种情景中,引起下面学习的兴趣。找出读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引出要想读的好,就要深入去体会作者描写的内容和感情,引出下一步的

10、理解教学。三、理解作者感情的特点问:原文可否用下面的句子替换?投影老师还原改写后的内容:最先是小泉,逐渐才变成细流,最后是溪涧,他在成长,在变幻。一时它是清溪,一时它又是瀑布,一时它是湖泊,一时它又是险滩。最后它容纳了支流,形成了大江。师:原文和改后的替换文都是写了扬子江的成长壮大的过程的内容。为什么不可以替换呢?也就是改写好后的内容少了什么?让学生分别读这两部分内容,会发现少了作者的感情。少了感情就不是抒情文了。课题是“颂”。是是一种老文体了,是讴歌是赞颂,明显是抒情的。没了修饰语就没有“颂”了。那么再朗读的时候,感情就应放在这些修饰的词语上。那么这些词语如何更好的体现作者的感情的呢?老师要

11、引导学生分别分析。1、滴沥用什么语调读?细?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读出什么语气语调?为什么溪涧前面的修饰语多去掉影响感情的抒发吗?(跳跃是动态,喜悦是情感,白色是颜色浪花是形状四个角度来修饰感情饱满)自己感情的读读,2、它在成长,它在变幻。在结构上的作用?(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语序能否调换?换成“它在变幻,它在成长”。3、一时后面的修饰语如何读出各自的语气语调?萦回澄澈,要读出曲折,明亮的特点;沸腾咆哮素气云浮,要读出咆哮气势美,云浮迷蒙的感觉;波平如镜的波平要拖腔读,静静要轻读;飞流急湍要读出急,奔腾要读出不怕艰难的气势。一时后面的四句话能否变换顺序?(一静一动,清溪对瀑布,湖泊对险滩)4、

12、“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这句话如何有感情地读?带有自豪感清的和浊的说明有大度,能容纳。茫若无涯和浩浩荡荡说明扬子江的气势终于修成正果,成为大江了5、如果配乐朗诵:你选哪一首为什么?(如果学生没听过这些音乐可以先放出来听再选)你认为还有没有合适的音乐来配。学生配乐朗诵。1、我们的大中国2、黄河大合唱3、我的中国心4、我爱你,中国问:仿写,我曾躺在扬子江边的大堤上,静听江涛拍岸的声音。仿写我曾问:为什么作者写扬子江的生长和生机勃勃的气势的特点呢?不写扬子江其他的特点呢?这就涉及到背景。介绍背景:作者介绍,写作年代介绍。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3.过度下一节和的内容问:下节课让学生分组按照这节课的学

13、习过程来学习自选的内容,体会写景的特点和作者饱满的爱国之情。第二课时。学生自己分组理解欣赏,老师指导。总结:读美的散文就是一次寻找美,欣赏美,探究美的过程。我们要逐步掌握审美的方法。预习下一美课长江三峡。继续我们的审美之旅祖国山川颂教案黄药眠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预习要求1作者介绍黄药眠(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14、出版有散文集 美丽的黑海和论文集论约瑟夫的外套。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诗集黄花岗上、英雄颂,论文集战斗者的诗人、论约瑟夫的外套、沉思集、迎新集、批判集,散文集黑海美丽的黑海,小说集暗影、再见,回忆录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世纪,长诗悼念等。 2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盎然 沟壑 吟哦 荒冢 汲满 双颊 斑斓 晨曦 萦回 鹰隼 嵯峨 耸峙 三、课堂问题探讨1解题: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2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思路结构:文章段落较多,共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