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488324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兵车行 五读教学法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泊中的一只拖鞋 300000,对鞋空悲切 6000,杜甫,兵车行,射洪中学 邓朝辉,“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痛苦的” 。而“诗圣”杜甫无疑是一千多年前最伟大而痛苦的灵魂。当个人的理想支离破碎,生活颠沛流离之时,诗人把忧虑的目光投注到民生的疾苦、社会的衰落、国家的动荡。他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苦难,因此,自唐以来,杜甫的诗被公认为“诗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兵车行就是诗人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作品。它记录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其音节、格律,一

2、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如何读诗,一、读准:字音 字形 二、读顺:句读节奏 抑扬顿挫 三、读懂:内容 主旨 四、读透:写作特色 技巧 五、读熟:背诵,一.读准: 字音 字形,一.正字 萧 霄 戍 庭 陇 辚 啾 荆 杞 二.正音 兵车行(xng)车辚辚(ln) 点行(hng)频干(gn)云霄 荆杞(q ) 声啾啾(ji) 生男恶( ) 二.通假字 耶,通“爷”,二读顺:节奏 语气 语速,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

3、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三读懂: 内容 主旨 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诗人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穷兵黩武,为了和南诏继续作战,大肆征兵,给人民造成了

4、惨痛的后果。,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749年,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751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兵车行,悲怆震撼的出征图 哭声震天的送别图 有去难回的军旅图 民不聊生的家园图 凄惨

5、哀怨的战场图,诗人所见,行人所诉,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读来平实自然,明白如话,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1、语言:善用口语,四.读透: 写作特色 技巧,悲怆震撼的送别图震人心弦的鬼哭图,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铺染出画面: 在诗人笔下,车轮滚滚,战马嘶鸣,尘土飞扬,哭声冲天,妻离子散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给人以强烈震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在青海古战场上,白骨遍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这种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让人真切的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可怖。,2、内容:浓墨铺染,第一段的凄惨送行场面是诗人亲眼所

6、见。二三段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通过行人的倾诉更增强了诗的真实感。寓凄惨悲愤之情于叙事之中 。 “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民不聊生的根源。由征夫之口,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怨愤的语调描述了生活困苦及古战场上的悲惨场景,前后文巧妙照应。,3、结构:巧妙构思 寓情于叙事之中 叙述中前后照应,通过重墨铺染和巧妙构思,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的揭露。,即事名篇,无复倚傍。 唐元稹 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他人评价,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

7、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人留长发,20岁成年行冠礼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未到束发年龄还不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可悲啊!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句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名句赏析,(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两句写社会悲剧的原因。武皇暗喻唐明皇,即唐玄宗。以汉喻唐,是唐代诗人惯用的手法。诗人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人民的悲惨,表达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王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控诉。,(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中国人的传统

8、观念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五读熟: 背诵,诗圣杜甫的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驶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廊上,矛头直指穷兵黩武的最高统治者,这是对历史最透彻的拷问。它时刻在警示后人,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

9、,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合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日,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古风其三十四 李白,比较阅读 思考问题,第一层(开头四句)边城军情紧急,派人飞马传递文书,要求增兵。 第二层(“白日”以下四句)京城里却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第三层(“借问”至“岂全生”)先写征兵缘由,次叙应征战士告别亲人时的惨状,后写出征云南无异送死。 第四层(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修文德”以消灭战争的主张。,1、给这首

10、诗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三幅画面是: 羽檄飞驰,喧呼救边; 京城安定,四海清平; 战士出征,亲人送行,日月无光。,诗人借此讽刺了当权者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表达了同情人民疾苦、反对开边战争的立场。,2、诗中有三幅色调不同的画面,说说它们各自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跟杜甫的兵车行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也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反对不义战争的愿望,但这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却有显著的不同,试从这两个方面对二者作一点比较。, (1)杜甫的诗通过征夫的诉说,揭露了开边战争给农村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并控诉了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这些都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可见杜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李诗。 (2)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其中明显地表现了他的个性色彩,例如以群鸟夜鸣来烘托人们因救边而发出的喧声;用天象来比喻京城里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杜甫十分看重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他写人民的疾苦都很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