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第四单元自我评价 新课标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27123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新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第四单元自我评价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新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第四单元自我评价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新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第四单元自我评价 新课标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新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第四单元自我评价 新课标 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新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第四单元自我评价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目眦(z) 佚之狐(y)缒(zhu)而出 阙秦(ju)B蔺(ln)相如 不肖(xio) 卮酒(zh) 刎颈(wnjng)之交C 叱(ch)之鱼鳖之藏(zng)厩(ji) 栏 一鼎之调(tio)D 壅蔽(yng) 殆(di)例 园圃(p) 黜恶(ch)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击沛公于坐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召有司案图 距关,毋内诸侯C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其不仁兹甚 要项伯D 旦日不可不蚤自

2、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故择先王之成法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计未定(主意)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B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C 宁许以负秦曲(辜负)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肉袒负荆(背负)D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幸好,幸而) 大王亦幸赦臣 (侥幸)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沛公居山东时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安能屈豪杰

3、之流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璧有瑕,请指示王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宁许以负秦曲 安能屈豪杰之流B卒廷见相如 吾得兄事之 秋水时至C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常以身翼蔽沛公D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且庸人尚羞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下列各组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C城入赵而璧留秦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D朝济而夕设版焉 劳苦而功高如此 7、下列各

4、句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大王见臣列观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C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我之谓也 何厌之有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各句翻译无误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给项王看,项王沉默着不答应。 C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

5、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慌逃窜,撞坏了高大的房屋。D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紧随别人称赞它,说它是义举。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屈原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B 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

6、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C墨子,名翟,鲁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D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任秦相国时,集合他的门客们共同编写的。内容以儒、法、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名、墨、农、阴阳家言,实际上是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武器,故称为“杂家”10、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

7、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 B、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C、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项庄等。D、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非攻:

8、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察今:旨在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作者认为,古今时世不同,事物在变化,必须明察当今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主张世变时移,因时变法,不能盲目依从古训。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 鸪 天 苏 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从 、 、 等角度描写,有远山 ,有池塘,有乱蝉,有花香; , ,既有鸟翻飞,也有草、塘、蕖;既有白鸟,也有红蕖。 (2)总观全词

9、,上阕写景,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透露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的心境;下阕 上下结合,一个 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 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

10、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新序杂事四 注:劬:q 勤劳;窳:y 懒惰;惄:n 忧思。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 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信:守信用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

11、组是 ( )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因具以闻楚王 因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边县令)与楚邻界 B尉以(楚亭之瓜)请宋就 C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则又皆以灌矣 D因具以(梁亭之为)闻楚王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 B C D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

12、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 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C 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 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4题。甲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此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居数日,太宗谓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曰: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衰,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