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艺荣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40214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凤阳艺荣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阳艺荣高考辅导学校 电话:18225817778 QQ:134686271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辅导学校 2013 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12 年 9 月 25 日本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第卷(阅读题 共 67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庸”辨义 彭国华“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 ,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 、当“老好人” ,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 ,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

2、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 、 “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 ,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 ,德之贼也。 ”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 ,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 、 “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 ,将“庸”理解为“平庸” 。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 “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

3、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 “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 ,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 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关于“庸” ,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 ,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 “看菜吃饭、

4、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 ,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

5、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 、什么是“义” 、什么是“礼” 、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

6、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 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B、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 论语 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2、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中庸的 ”中 ”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走中间路线,把“中”理解为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是不正确的。B

7、、中庸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C、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做事平庸,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D、中庸理念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凤阳艺荣高考辅导学校 电话:18225817778 QQ:134686272A、人们把 “中庸 ”理解为“ 乡愿”是出于对“中” 、 “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 ,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

8、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二、 (3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曹、马 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 魏伐吴,三征 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 ,嘏曰:“希赏邀功

9、,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是以人皆愧悦。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 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 ”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

10、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 ”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 ”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注释: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傅嘏(g) ,字兰石。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非全军之长策也 全:整个,全部B、是以相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C、诏

11、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D、谢之不暇 谢:道歉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 败于官渡B、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当其欣于所遇C、袁绍不用田丰之计 悉宥之D、弟昭时为监军 卒为所笑6、下列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3 分) (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A、 B、 C、 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

12、,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 (3 分)(2)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4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8 分)拟咏怀(其七) 庾 信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凤阳艺荣高考辅导学校 电话:18225817778 QQ:134686273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注:作者是南朝梁时著名的诗人,最初在梁为官,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8、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 分)9、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进行咏怀的?试举一例作简要说明。 (5 分)10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六小题) (6 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 (4)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8)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三、 (2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

14、“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 ,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