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290923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34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熟悉安全生产有关内容 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二)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

2、有关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和条件管理等。(05考),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一)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

3、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二)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一)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三、安全、本质安全,(一)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二)本质安全是

4、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 2 方面的内容: 失误安全功能 故障安全功能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预防原理 1.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用强制管理的手段控

5、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管理。,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两部分内容,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的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责任制时,可首先将本单位从负责人一直到岗位工人分成相应的层级;然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6、工作,对不同层级的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 二是横的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可按照本单位职能部门设置,分别对其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纵的方面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种人员: 1.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3.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负责;其他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4.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直接

7、执行者; 5.岗位工人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 4. 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安全检查对象的确定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

8、查: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压力容器、起重、电气设备、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点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1、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2、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3、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劳动保护用品分类,(一)按劳动

9、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2.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未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如一般的工作服、手套等,1. 头部防护用品 2.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3. 眼面部防护用品 4.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5. 手部防护用品 6. 足部防护用品 7. 躯干防护用品 8. 护肤用品,(二)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劳动保护用品分类,(三)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1、 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 防坠落用品 防冲击用品 防触电用品 防机械外伤用品 防酸碱用品 防水用品 防寒用品,防尘用品 防毒用品 防噪声用品 防振动用品 防辐射用品 防高低温用品,2、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

10、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做一次外观检查 2.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使用,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经检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不达标的产品;不能随便代替及以次充好。 3.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评价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

11、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内容包括: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

12、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安全评价的分类,专项安全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专项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定性、定量评价,准 备,危险识别,安全对策措施,编制评价报告,现场勘察、资料收集,危险、有害性分析、辨识,危险源识别,事故,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确定,定性、定量分析,危险分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预案,作出评价结论,结论及建议,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事故机制,安

13、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安全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的过程。 主要内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以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目的,目的,识别危险的来源,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接受。,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2、熟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6 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

14、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 20 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爆破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

15、系统或作业条件)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是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2.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定性安全评价法 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

16、、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属于定性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安全评价方法分类,(二)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 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演绎推理评价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目的分 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 按照评价对象不同分 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特点; 3、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