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242769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X 页数:149 大小:60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知识(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吴生华 教授 2013年10月,推荐新闻写作六本书,1、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出版社1983年5月版 2、美威廉E布隆代尔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最新修订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8月版 4、欧阳霞新闻发现与表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5、吴锦才怎样当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新华网 传媒在线 传媒论著) 6、张立伟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第一节 值得借鉴的新闻写作经验之谈 1、张立伟谈记者从“入流”到“一流”

2、的成长 2、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 3、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 第二节 新闻表达的文本框架 1、消息的外在和内在结构 2、导语新闻表达的核心 3、主体新闻的展开表达 4、华尔街日报体的采写技巧,新闻表达与写作基础,第三节 新闻表达的基本要求 1、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 2、表达载体:新闻语言的特点和禁忌 第四节 新闻标题新写的技巧 1、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 2、新闻标题新写和旧写的区别 第五节 如何让你的新闻写得令人“眼睛一亮”?关于新闻写作思维,第一节 值得借鉴的新闻写作经验之谈,1、张立伟谈记者从“入流”到“一流”的成长 是否还记得,当你踏上新闻业的第一步?面试时的答问? “合格记者”和“优

3、秀记者”。 张立伟:同一批进来的记者,起步差不多,几年后大不一样。有的硕果累累,有的平平庸庸 记者是非常透明的职业,发现新闻没有,作品反响如何?很快就一清二楚。 如何从“入流”向“一流”冲刺?,张立伟谈记者从“入流”到“一流”的成长,张立伟何许人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善于逆向思维和概括。 2010年华西都市报请张立伟作一个讲座,他的演讲标题叫做从温饱都市报到小康都市报 ; 他在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明确提出“帮闲”理论:帮受众提高休闲质量,在传媒“帮忙”之外开一片竞争蓝海。他说:闲暇时间占了人们生活的1/3,帮闲即提高百姓这1/3时间的生活质量。它有四条途径:提供休闲信息,进

4、行休闲引导,提供休闲体验,推动休闲革命。,张立伟谈记者从“入流”到“一流”的成长,记者的自我管理,用一句概括:让长处发挥! 记者经常挨批评:这个不行,那个没达到目标 都比较清楚自己的弱点。记者的努力应该不是尽力改进弱点,而是发挥长处。范长江曾经为上夜班而苦恼,你的长处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调查能力? 张立伟的三点建议: 一是顺应个性习惯; 二是激活以往积累。 哲学家波兰尼认为创造思维是“集中意识”与“支援意识”的相互激荡。 集中意识明显而自知;支援意识隐蔽而无法明说,但是,支援意识中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是头脑的基本力量,所谓“灵机一动”、“创意火花”通常由此而来。 记忆和积累,作为思维的材

5、料,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张立伟谈记者从“入流”到“一流”的成长,三是打上独家烙印。 光线电视要求记者大胆张扬个性,要每个人深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我的选题角度:“刁”吗? (2)我的提问:到位吗? (3)我的文字:“酷”吗? (4)我的标题:“抓人”吗? (5)我的导语:“媚人”吗? (6)我的片子:“别样”吗?,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吴锦才1982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到新华社工作,1986年就以水水水一稿获得了“全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5年出版了只有12万字的怎样当新闻记者,但都是独到的经验之谈。 在一次新华社的记者读书班上,他谈了自己找新闻的三个层次。,吴锦

6、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初入门:不知从何落笔。 他说,刚到新华社,眼看着一位位声震全国的名记者,写出的新鲜作品,就成了新闻史上的名篇,看着这激动人心的过程,眼睛望望,离我很近;心中想想,离我很远。 编辑部指派去采访的第一条消息,是1983年4月的一个全国钛应用推广展销会。,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苦恼的不是没有东西写,而是东西太多。会前在冶金部有个记者座谈会介绍这次展销,每位记者发了整整半尺高的材料,包括几十个使用了钛的行业写的应用情况报告,他读了整整一天,只知道钛是个好东西,但是怎么从这么多的好评中概括出钛的特点、概括出这些行业在钛应用上的进展?而且篇幅只能是短短的几百个字?会议的程序、展销

7、的实况怎么写进去?,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最后,几乎是在老编辑一字一句顺思路和材料的帮助下,写了一篇导语为“全国钛应用推广展销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的200多字的消息。 从这个消息,明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新闻有许多事可以一笔带过的章法。说钛的特性,说它比铝重但比钢轻、强度不逊于钢、耐腐蚀程度可与白金相比,这么短短的几句话,是从介绍钛的特性的几篇长文章当中拈出来的。从这条短消息的采写中,学会了浓缩之法,学会了写动态性的现成消息。,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后来,老记者们教他:应该学会写那种看不出由头的新闻。所谓看不出由头,就是新闻掩藏在材料中、生活景象中,要记者自己去比较各种事情,把新闻

8、的线头从中拽出来。 过了好几个月,他写出了一条消息湖南农村踊跃订阅报刊,农村订户超过城市,获得了编辑部评定好稿。邮电部一个会议材料简单地提了一下这事。 后来他就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报道主题,写下兰州沿黄河筑成一条“十里长街”、兰州多美景,城市色调由黄变绿、兰州灯火堪称西北一绝 (“街头新闻”“扫街记者”),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写了几十条这样的街头新闻之后,又觉得这样的新闻“活泼有余、深度不足”,开始进入第二个层次:如何扣准时代的脉搏? 他认为,扣准时代脉搏,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时代出的题目,时代背景;二是现代社会必须的繁密信息量;三是站在时代高度应有的气度,不应再是简单横或纵向的简单

9、结构,而是那种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从1985年末开始,写了一系列调查性报道:水水水,洗澡问题调查、匿名现象、出门在外、上海的挑战 这此稿件都有3000字到6000字的篇幅,从新旧交替是出现的问题写到应取的对策,容量很大,堪称一些现实问题的“面面观”。如洗澡问题调查,从物价改革后洗澡堂的水、煤等涨价、但洗澡票价却规定不能提高的矛盾说起,调查全面、深入,对解决中国人的洗澡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后来这一类深度报道结集为爱与恨:一个时代的倒影出版,他说:之所以还能印成书卖,因为说的都是人们关心的时代生活热点问题的现成话题,称之为“时文”。但是,题材

10、上的现成饭,与纳凉时七嘴八舌的议论情况近似,“时文”当时有趣,也容易“速朽”。 于是他又给自己立了一个新的目标,给自己立了两条标准: (一)题材上的热门饭,还可以吃,但是主要应该接触那些错综复杂的题材,能提点创见,说出些给人启发的话来; (二)语言不太激烈,而要用冲淡的、平静的一套语言来叙述事情。,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第三个层次:稿件的思考性和启发性。 对眼见的一些现象作综合、揉和、贯通,走一条“边缘题材”的选题路子,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人家讲什么我“抽取”什么来报道的水平上。对自己认识事物的过程作抽象的分析,并不等于在新闻中直通通在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而是认识越深刻、越理智,越需要用最生

11、动、最富感性的事实和文字来表达出它。,吴锦才谈找新闻的三个层次,譬如他曾经采访工商企业一线经营人员比较多,也积累了他们的一些成功和失败案例,他就写出了一组“生意眼漫话”的经济报道,发表后新闻同行认为有“新闻眼”,工商企业界人士也认为他比较懂经营之道,颇有一些“经营哲学”的意味,这些文章不长,也不复杂,而且还有故事,可读性比较强,但写成一组之后,有故事、有思考,确实已经达到了“深入浅出”的境界。,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刘韧: 1991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曾服务于中国计算机报 、计算机世界、知识经济、天极网等媒体。1993年进入IT业,长期致力信息产业深度报道。 2008年10月份因为敲诈被捕,轰

12、动北京IT和互联网界。,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关于新闻主题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就没有必要写。但 80记者不明白文章一定要有主题。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而不能有多个主题(采访提纲里可以预定几个主题)。 半小时采访结束后,就应确定主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就应知道哪些故事需要加强、哪些故事不必再问。 长篇故事有 7 个故事就足矣,但究竟写几个,由主题决定,而主题须在采访时就确定。,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关于录音 采访要全程使用录音。不用录音机的记者是傻记者。采访过程中不能记笔记。语言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所以一直看着对方的神情,而不能记笔记。记笔记会把耽误获取最重要的信息。,刘韧的新闻

13、采写经验之谈,整理录音 整理录音会帮助你熟悉采访过程,能帮助你熟悉材料和细节,使你的脑子里充满材料。语言只能给受众40信息,所以录音多听几遍,就会听出很多弦外之音。直到今天,重要的文章我都一定要亲自整理录音。如果录音没录上,那就像世界末日。 采访之后,要花一天的时间把所有录音整理成文字,每句话都整理出来。,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思考主题 如果整理录音得到的材料指向不明确,说明采访失败;如果70指向一个方向,就指向一个模糊的主题。可以用20个字、10个字写实标题,再慢慢压缩,得到一个短标题。 如果出现多个主题怎么办?这正是考验记者的概括能力的时候。需要把几个好主题的共性找出来,在上面再提练一个

14、主题。 知识分子要具备两个重要能力:一个是拆细能力,把复杂的事情拆成小的事情,从小事情做起;一个是概括能力,在几个不同的事情中看到其共性。,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然后,每 500 字作一个小标题,明确这 500 字讲什么内容。这时,需要作大规模删除,删除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有时候会误删,可将其复制到另一个文档中。30要删除,它只会耽误你考虑材料的时间。,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关于新闻写作 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 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90记者作不到。作到有主题,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对话体可阅读性很差,一点都不精彩,必须改写成故事体。罗列是不行的,一篇消息不能几件事。 要把每个

15、故事写成特写,特写首先需要场景,场景则需要很多细节。特写无非是一个场景,加上人物的动作,动作产生结果。场景的累加就是故事,就像拍电影一样。作为记者,要制造场景,然后把场景迭加。写好故事的前提是写特写。不会写大故事,先写小故事。,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只有一个技巧:开头是一个切入点,找一个高潮、矛盾的中心、激化的转折,把场景推出,让人物打斗一番,后面就可按时间顺序推出故事,其实就是简历的扩大版。 完成这些工作,故事就写成了。故事不太丰满时,可以场景之间加上事实。场景要清晰,像照片、像电影镜头。“场景+事实”可将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感受主人公的人生。,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细节是关键 细节是对

16、话体变成故事体的关键。没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很假,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真实,这非常重要。为细节花精力是头疼的,但必须为了得到细节到处寻找。 可以用别人的材料来丰富你的细节。这不是抄袭,只是用补充不足的细节、事实。对于名人来说,采访者很多,得到的细节和事实很多。你丰富到你的句子成分中,丰富你的故事。最不重要的是观点,观点没有价值。,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几个不要 作者千万不要跳出来,不要发任何议论,实在忍不住就让人物来说。 引语不要太多。只有强烈表达其个性时才用引语。引语要变成细节或事实。 不要把采访经过写到故事里,采访如果精彩可写采访手记,如果有评论可另写一篇文章,三篇文章不可混同。,刘韧的新闻采写经验之谈,修改文字 只有当大局已定时,才开始遣词造句。 一定要用短句子,首先要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长句子很累,像论文。句子不要头重脚轻,要匀称。短句子天生就是匀称的。 不要用被动句,只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