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11930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一到五讲有缺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汉语史第一讲绪 论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2004年;2周大璞主编,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沈祥源、杨子仪主编,应用音韵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4梁东汉著,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年。5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5年;6唐作藩著,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向熹编著,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8郭锡良编著,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一、什么是汉语史* “漢” 本是水名。尚书禹贡:“ 嶓塚导漾,东流为漢。”* 嶓b塚冢zhng山是漾水的发源地,东流到今漢中市以下

2、为漢水。* 汉语:汉民族的语言。*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说文 )* 史即历史。* 历的繁体: 说文:历,过也,传也。* 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移动。* 历史就是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记录。* 汉语史主要依据汉语文献语言。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的。* 王力将汝、尔、若、乃、而、戎等字的古声母拟测为泥母、娘母。南 阳 送 客 李 白斗酒勿为薄, 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 偏令游子伤。离颜怨芳草, 春思结垂杨。挥手再三别, 临歧空断肠。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 庾信小园赋)* 格物致知

3、格杀勿论 格律诗* 说文:格,木长貌。 徐锴 系传: 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格:树木长枝条 栅栏阻止抵挡打杀(本义) 方格格式、规格、格律(引申义)到 穷究(假借义) 二、汉语史的研究要强调“史”研究古今汉语,必须要有大眼光:从纵向看,应该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观念;从横向看,应该把小范围的语言放在大范围中去考察。* 切韵的意义。 题西林壁 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三、汉语史的分期 远古汉语时期:商以前(前 11世纪以前); 上古汉语时期:周、秦、汉(前 11世纪2世纪);2 中古汉语时期:六朝、隋、唐、五代( 3世纪10世纪); 近代汉语时期:宋、元、

4、明、清、民国前期( 11世纪1919年); 现代汉语时期:五四运动以后(1919年至今)。 * 汉语史分期的困难1)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1 敦煌变文:文白夹杂2 宋人话本:基本上是古白话2)语法、语音、词汇的发展变化不同步 王力对汉语史的分期1 上古时期(3世纪前)语言特点1. 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2. 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3. 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1. 大:(古)定月 dt (广)徒盖切 定泰开一去蟹 daia) (又)唐佐切 定个开一去果 da2 中古期(4-12世纪)语言特点:1. 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2. 处置式的产生。把字句(她把眼睛

5、都哭红了!)3. 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4. 形尾“了” 、“ 着”的产生。5. 去声字的产生。3 近代(13-19世纪)语言特点1. 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群、定、澄、并、奉、从、床)2. -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念:(古)泥侵 nim (广韵)奴店切 niem侵寝沁 覃感勘 谈敢阚 盐琰艳 添 咸衔严 凡范梵3. 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4 现代汉语的特点:1、适当吸收西洋语法;2、大量增加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含义:1、古代的汉语古代的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 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中古以后出现两种书面语:文言和古白话。* 文言文是以先

6、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各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2、古代汉语有时指文言上古的文言可说是典型的文言,中古、近代的文言是模仿的结果。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 孔子徒弟,姓曾名参,根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

7、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我不省得,怎能知道着(呢)?”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从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3经直解第一段是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 3、古代汉语的第三个含义是指上古时期的汉语,即上古汉语。汉语史第二讲训诂和训诂学一、什么是训诂* 夫尔雅者,所以通训诂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辞,辨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摛翰者之华苑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晋郭璞尔雅注

8、序)文:鈐,鏁也。方言:户钥,自 关 之东, 陈 楚 之间谓之键。小尔雅:键谓之钥,言此书为六艺之鏁钥,必开通之,然后得其微旨也。* 门直闩。上穿横闩下插地上的直木。* 钤键qin jin :比喻事物的核心、关键。* 指归:主旨;意向。* 离辞:排比组织词语。指写文章。* 奥: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 摛ch翰:舒展;铺陈* 尔雅释诂:训,道也。* 說文言部:訓,說教也 。从言,川声。* 段注:說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曰训。* 训、顺、驯,盖即川字之孳乳分化。* “训”可做名词用。* 孔颖达诗经周南关雎疏:* 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尔雅释训

9、收录的词是“道形貌” 的。 “道形貌” 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說文言部: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 段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訓者,說教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为诂 ,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 孔颖达诗经周南关雎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孔疏认为,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法则:(一)“诂” 是解释“ 异言”的。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代不同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 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

10、,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训” 是道形貌的。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马瑞辰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盖诂训本为故言,由今通古皆曰诂训,亦曰训诂;而单词则为诂,重语则为训。小结:(1) 训、诂散言则同,都是解释的意思;析言则别,诂就是释故言,训就是道物貌。(2) 训、诂可以 单言也可以连言。(3) 训、诂兼具名、动两种用法。4训就是解释疏通,诂(故)就是古代的语言。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二、什么是训诂学训诂学就是以古代文献语言中的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

11、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 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 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 、“ 滂p ”、“并”、“明m” ,没有唇齿音声母 “非pf” 、“敷pf”、“奉v”、“微w”。* 浮、孵、蜂、汶训诂

12、学的内容:1)训诂是以语言解释语言。解释的语言,既包括历代书面语,也包括方言、俗语。2)总结训诂实践,论其法式,明其条例,使之成为有理论、有规律、有系统的新科学。3)求语言文字的系统与根源,即探求词义系统。新旧训诂学的辨别:旧训诂学一直是经学的附庸,训诂就是为了解经。王力20世纪40年代提出要建立新的训诂学。“等到训诂脱离了经学而归入史的领域之后,新训诂学才算成立。到了那个时节,训诂学已不复带有古是今非的教训意味,而是纯粹观察、比较和解释的一种学问了。”实际上,新训诂学在20世纪初就开始诞生,它的开路人就是章黄学派的黄侃。三、训诂学研究的对象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古文献按经史子集归类。* 清代阮元

13、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周易: 魏 王弼、晋韩康伯注,唐 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 汉 孔安国传,唐 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 汉 毛亨传,郑玄笺,唐 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 汉 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 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 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 晋 杜预注,唐 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 何休注,唐 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晋 范宁注,唐 杨士勋疏论语: 魏何晏集解,宋 邢昺疏 孝经: 唐玄宗注,宋 邢 昺疏 尔雅: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 除经部书外,还有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书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 史记三家注:1 刘宋裴駰史记集解2

14、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3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集解兼采当时裴駰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索隐进一步指出了集解中考证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正义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5四、为什么要学习训诂学为了更好地学好古籍,古为今用1、首先要尽量弄清古籍原貌尚书真伪尚书相传由孔子编纂。毁于秦火。汉伏生传尚书29篇,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孔宅中发现45篇古文尚书 。后亡佚。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曾经向朝廷献上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南宋朱熹等学者开始怀疑梅赜这部书,认为从文字看,不像周秦时的文词。到明清时,有更多学者继续指责梅书 。 甲骨文的刻写者美国汉学家艾兰使用显微摄

15、影方法研究甲骨文刻痕,根据笔划的交叉和重叠确定其先后顺序,发现甲骨文契刻时屡屡违反文字结构,甚至连贞人的名字都缺乏惯用笔顺,从而认定主持宗教仪式的贞人自己并不契刻卜辞,而是由文化程度不高的刻手按照底本抄刻的。2、其次要利用训诂知识,读懂古籍。* 触讋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史记李将军列传: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史记项羽本纪: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羽。微闻:暗中偷听。尔雅释诂 :隐,匿,微也。* 隆中对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颜氏家训:父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