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095797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生产能力的核定及规划,1,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指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年、季、月,通常是一年),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水平的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生产可能性的指标。,2,二、 生产能力分类 1 设计能力: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 2 查定能力: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企业有设计能力,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原设计水平明显落后;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3,3 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编制生产计划提供准确依据,4,二 影响生产能力的

2、因素 1 固定资产的数量 设备数量: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含: 处于运行的机器设备; 正在和准备安装、修理的设备; 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 不含: 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 不配套的设备; 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 封装待调的设备,5,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参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面积数量:生产面积只含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面积,不含非生产性房屋、建筑物和厂地面积,6,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 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计划期内的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全年日历天数全年节假日数 年制度小时数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f

3、 一班制:f=8h(2008) 两班制:f15.5h(3890.5) 三班制非连续设备:f=22.5h(5647.5) 有效工作时间: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 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后的工作时间数 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 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设备计划利用系数 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7,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 设备的生产效率 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 总: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则生产能力越大,8,三

4、生产能力的核算,(一)企业的生产能力 1 具体产品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2 代表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选择其中 一种作为代表产品,以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生产能力。 换算步骤: 计算产量换算系数 Ki:i产品产量换算系数 ti :i产品工时定额 t代:代表产品工时定额 将i产品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9,3 假定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不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换算步骤:将各种产品按其产品产量比重构成一种假定产品 假定产品的时间定额 i产品的时间定额 i产品的产量比重 产品品种数 i产品的换算系数 i产品产量换算为假定产品产量 假定产品例:,10

5、,(二)、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 1 单一产品生产下的设备组生产能力:,S=设备组内的设备数; Fe= 计划期单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 t=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如:M=24000*6/20=7200(台/年),先将设备按其功能、生产率、功率、精度等分组 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11,2 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设备组生产能力 代表产品法: 例:某设备组共有加工设备18台,加工甲、乙、丙、丁四种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1000、900、1800、400台,各产品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10、30、20、25台时,两班制生产,设备停修率为10,试计算该设备组的生产能力。,12,解:以丙产品为代表,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如

6、下:,Fe*S=77760(台时) 为进行任务与能力间的平衡,还需将计划产量任务按劳动量比例关系折算成以代表产品表示的产量任务。折算系数:,13,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计划产量任务:,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计划产量任务:,计算设备组负荷率,14,假想产品法: 当加工对象为单件小批多品种条件下,由于生产对象多为一次性生产,因而不容易确定代表产品,此时,可采用假想产品法确定设备组生产能力。 假想产品的单件工时:,15,例:某设备组共有16台设备,两班制生产,时间损失率为10%,生产A、B、C、D四种产品,年计划产量分别为:NA=750、NB=600、NC=1200、ND=450,各产品单件工时分别为:

7、ta=20台时, tb=25台时, tc=10台时, td=40台时。用假想产品法求生产能力。,16,折算成用各真实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MA=3456(750/3000)=864; MB=3456(600/3000)=691; MC=3456(1200/3000)=1382; MD=3456(450/3000)=518;,17,2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核算 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组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以大多数设备组的能力或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依据 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面积(如装配车间) M: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 F制: 计划期制度工时(h) A: 生产面积(m2)

8、 a: 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m2/台) t: 单位产品占用时间(h/台) q: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18,能力,设备租,01,02,03,04,05,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19,调整生产能力的方法: 加班加点; 增加人员、设备; 提高工作效率; 更改工艺路线(负荷转移); 增加外协处理等。,20,调整生产负荷的方法: 修改计划; 调整批量; 推迟交货期; 撤消订单; 交叉作业等。,21,四、生产能力决策 长期生产能力决策 设某企业拟生产某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长期预测,未来10年的可能销售情况如下表(1),预计每件单价40 元,现提出四个生产能力方案,各方案对应的费用参数如表(2):

9、,22,不同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表,设若每年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就形成积压报废,无残值。,23,首先计算出每个方案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期望值。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年产10000件的能力方案,对应年销售量也为10000件时,条件收益值计算如下: 条件收益值= 年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年固定成本 =10000(40-21)-30万=-11万 年产30000件能力,一般技术水平下,年销量只有 20000件时:4020000-3000019-30万=-7万 若年销量达到30000件时: 4030000-3000019-30万=-33万,24,一般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收益表,25,较先进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收益表,26,先进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收益表,27,方案计算结果可知,采用一般技术方案,最大收益期望值在生产能力为年产20000件时(10万); 采用中等技术方案,最优能力为年产30000件(7万);采用先进技术方案,最优生产能力为30000件(2万)。 比较各生产能力方案可见,采用一般技术方案,最优生产能力为20000件。此时的收益期望值10 万在所有方案中最大。故该方案为最优。,28,谢 谢,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