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0042764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8.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共64(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年年有余 多子多福,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早期农业的出现,探究一: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一、早期农业的出现,(一)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1)民间传说神农氏发明农业 (2)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稻谷遗存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

2、粟的 国家,地区,种植业,畜养业,西亚,小麦、大麦,绵羊、山羊,中南美洲,玉米、甘薯,羊驼,中国,水稻、粟,狗、猪、鸡、水牛,三大农业起源中心比较,一、早期农业的出现,探究二: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的?,(二)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农作物:南稻北粟 4、生活方式:频繁迁徙 (三)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 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原始农业出现,海南

3、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稷,黍,粟,麦,豆(菽),麻,稻,桑,河姆渡出土的石斧,放火烧山,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地理志,耨nu:1. 古代锄草的农具。 2. 锄草:深耕易。,果蓏蠃蛤gu lu lu g ,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战国双镰范和铁镰,(例题1)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4、 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 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B,(例题2)下图为青铜器“卫盉”,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器内盖所铸铭文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 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货币单位)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说明当时的西周() 存在货币交易的现象 出现土地转让的情况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 ABCD,A,发达的古代农业,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细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

5、系。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精耕细作”,发达的古代农业,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的演变铁犁牛耕技术,(1)出现:春秋战国时,铁农具与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2)发展:西汉时赵过的耦犁(二牛三人);犁壁出现; 后期二牛一人;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3)完善:隋唐时江东地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战国铁农具,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战国时期的牛尊,西汉时的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二牛三人,二牛一人,唐朝的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2)商周:耜耕或石器锄耕,(3

6、)春秋战国及以后:铁犁牛耕 (汉朝以后成为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阶段小结: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1)春秋时期:垄作法 (2)西汉时: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魏晋以后到今天,基本沿用这种耕作技术,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2、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耱,耕是指耕地; 耙用于碎土; 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用于平整土地。,耙,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3、耕作制度的发展,(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

7、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宋朝以后,随着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1)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1)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筒车(自然力),翻车(人力),风力水车,高转筒车,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表现,发明创新农

8、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 (如二十四节气),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如齐民要术等农书),清明谷雨紧相连,耙田插秧莫迟延,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春分秧壮,夏至菜黄,(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B,“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

9、的掌握和提高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思维升华,骨耜,青铜镰,铁农具,耦犁,曲辕犁,耙,耱,筒车,翻车,问题三:依据下图,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耕作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对耕作方式: A、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B、实现了由集体耕作向家庭耕作的转变。,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从功能看,种类越来越多 ,功能越分越细; 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自然力和人力结合。,2、影响:,1、趋势:,对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中国古代农

10、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这是我们熟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戏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农业经济形式呢?,黄梅戏天仙配片断,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那什么是小农经济呢?它形成于什么时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怎样?,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商周时期

11、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与井田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活动。这样,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

12、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2)小农经济的含义,(3)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提高生产积极性; 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提高耕作技术; 承担沉重的赋税、徭役、自然灾害 小农经济脆弱。,(5)评价: 积极性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局限性 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

13、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发展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根本原因:,过程:,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例题8)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14、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C,(例题9)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 B、封闭性 C再生性 D、落后性,(例题10)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内室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例题1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 利

15、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C,(例题12)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例题1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 ,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B,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 ”的卜辞。这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含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 一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世代享用,不得买卖与转让,并向国王承担义务。(分封制) 实质:土地国家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影响:集体劳动下的奴隶与庶民被强迫劳动,不支配劳动果实,当时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不利于提高工效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中西方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