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681405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月20日).pdf(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教学导航 【主题分析】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 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洗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 的陶冶。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我 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代表作。 2.学习朗读技能,提高朗读水平。 3.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在具体语境中掌握重点字词。 5.品味诗文的

2、优美语言,结合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6.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的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7.拓展阅读范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郁的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语感。 2.研讨精彩段落,品味作品的真味。 3.背诵优美诗句的段落,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寓情于景的特点。 【教学指导】 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春 2 课时 济南的冬天 2 课时 雨的四季 1 课时 古代诗歌四首 2 课时 学 海 无 涯 2 1 春 教学导航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课本第 24 页 【教学

3、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的人喜爱绿树成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季;有的人喜爱稻浪 泛金、硕果累累、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金秋;还有的人喜爱粉妆玉砌、玉树琼枝、 “银装素 裹,分外妖娆”的寒冬。 但我相信,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会最爱那个姹紫嫣红、 春意盎然、 “吹面

4、不寒杨柳风”的暖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朱自清的春 。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江苏扬州人,著名 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3 年发表了长诗毁灭 。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 集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 “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 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从细处落

5、笔,以小见大,是它表现主题的常用形式。 学 海 无 涯 3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的美通过同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的比较就显而易见了:结构 美。语言美。意境美。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阅读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朗 润(lng ) 钻 出(zun) 嫩 绿(nn ) 眨 眼(zh) 酝酿 (yn ning ) 窠巢 (cho ) 宛 转(wn) 蓑 衣(su) 稀疏 (sh) 抖擞 (du su ) 2.朗读课文,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针对朗读的情形,做简短点评。 本文是一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

6、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 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 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和春天临近时的欣喜之情,可用欣 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活泼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 美之情,应用逐渐高昂、有力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会到课文的情景 氛围之中。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 教师总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 “嫩嫩的” “绿绿的” “轻悄悄的” “软绵绵的” ;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 “

7、了”字的运用,增强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4.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明确:课文第 2 至 7 段。其中第 2 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五个语段具 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第 3 段) 、春花图(第 4 段) 、春风图(第 5 段) 、春雨图(第 6 段)和迎春图(第 7 段) ,可称为“春之五图” 。 (2)请同学们轻声朗诵第 1 段,体会其中两个“着” 、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柔和亲 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

8、情; “东风来了, 学 海 无 涯 4 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 (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 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 )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 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 (3)朗读第 8 至 10 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明确: 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 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 强调春天的“新” “美” “力” 。 (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 )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 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

9、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品析语言】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体现盼春心切。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 明确: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 ,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中将“嫩嫩的, 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柔嫩、 绿的特点, 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的前后两句都描写花, 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明确: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的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 “飞”衬花的香 甜艳丽,使画面

10、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明确: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天地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 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 细雨朦胧的美感。 5.“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句话表明春天给人们希望与活力,使人们精神焕发,更辛勤地去工作。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明确:第一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说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侧重表现了春 天的“新”

11、和无穷的创造力;第二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小姑娘” ,说它“花枝招展的,笑着, 学 海 无 涯 5 走着” ,侧重于表现春天的美丽,赞美春天的生动活泼;第三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 年” ,说它“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侧重于表现春天的健壮有力。三 个句子按照春的发展过程安排顺序,分别表现了春的“新” “美” “力”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课堂小结】 通过诵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散文的语言美特点,并对重点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朗读课文第 3 至 7 段。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请学生闭上眼睛,心里

12、想着春天,结合自己对春天的亲身感受,口头描绘一下跃入脑海 的第一幅春的景象。 (结合学生的体会)第一幅跃入脑海的春景一定是你最喜欢的。那么朱 自清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呢?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春景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1学习“春花图” 。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讨论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作者是按“树上” “花下” “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 (3)体会写“树上”部分的语言和描写角度。讨论: 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些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

13、,把“争”字表现得非 常形象,把树写活了,不写这些句子,就显得平淡、呆板,缺少生气。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春 颂春 绘春 春之五图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盼春 学 海 无 涯 6 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 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体会写“花下”部分的语言及表现手法。讨论: “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

14、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 “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5)体会写“遍地”部分的语言。讨论: “遍地”和“杂样儿”是从什么角度写野花的? 明确: “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 “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 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 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 , 野花摇摇摆摆,

15、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 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 ,星星又无眉目传情 的妙处,两者一结合,便把野花写活了。 (6)学生有感情地自读、齐读这一段。教师指导学生按层次,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背诵。 2学习“春风图” 。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学生轻声跟读。 (2)理清作者写春风的层次。讨论: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四个角度来写春风。 (3)体会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语言。讨论: 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明确: “吹面不寒”写春风的温暖; “杨柳风” (吹动杨柳的风)写春风的柔和。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温暖和柔情。 学 海 无 涯 7 总的是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暖。 (4) 研读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部分。讨论: 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明确: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再“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