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674429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7月20日).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 一一. .保持一致性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 .陈述对象一致陈述对象一致。 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 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 。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 亲一同走了 答案: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

2、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 B 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 果用 C 或 D 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 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 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 地边的蒲公英。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

3、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答案: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 心论点的 B 项。 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 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谐 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例: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

4、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层林叠翠, 白云缭绕; A B C D 答案D解析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 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的题干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往年是“与上下文衔接最 恰当的一组是”,今年改为“与上下文浯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这就给考生一个暗示,本题中 要求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不仅要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为两

5、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本题中的(1)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置 学 海 无 涯 2 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两个六字句相 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选,这样, A、B 两项就可以排除了。(2)句“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 若选,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韵脚字成了“抱”、 “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显然没有选更好。这样,C 项又可以 排除了。只有 D 项最符

6、合题干的要求。 二二. .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1.1.要合乎事理要合乎事理。 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 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 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答案

7、:A。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 有问题。B 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 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 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 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 2.2.表达要合乎语境表达要合乎语境。 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 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 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巍峨挺秀的秦岭

8、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 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 都成光胳臂了。 答案: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 两个方面考虑都选 A。B 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 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 的“没 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 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3. .表达要语脉贯通表达要语脉贯通。 思有路,语有

9、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 乱。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 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学 海 无 涯 3 马上扔下背包, 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 A. B. C. D. 答案: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 所列各组语

10、句中, 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 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 是在心理指 导下开始行动, 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 行动具体抢收。 4.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 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 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类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

11、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 鲸类.企鹅和海豹等。_ 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答案:D。无论从片段还是摘引来看,都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AB 磷虾与其 它生物并举,C 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只有 D 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 这个意思。 三三. .语句要前后

12、照应。语句要前后照应。 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在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碍照应的概念。在 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说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语句不 矛盾不脱节。 1. .问答照应问答照应。 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 造成语句不连贯。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 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从下面的 4 句中选出一组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

13、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有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答案B 题干提出了两个问题:“是否可以忽视”“要不要学好”。在逻辑上他们是不相容的。也就 是说,回答问题时不能用单一的“是” (肯定)或“不是” (否定)。A、D 做了否定的回答,否定了“不 可忽视”也错误地否定了“要学好”,C 肯定了二者同样是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只能是 B,他没有回 学 海 无 涯 4 答是与非,唯其如此,既回避了矛盾又引人思考,照应周全。 2.前排序与后排序相照应前排

14、序与后排序相照应。 一段话中,哪些句子先说,哪些句子后说,这些都得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以使语句前后顺序得当,前 后照应。 例: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 B. C. D. 答案:D. 分析句与句的衔接连贯问题时,不可过分强调形式,避免形成“主语一

15、致的衔接就好,不一 致的就衔接得不好”的错误的思维定式。其次,我们应该搞清楚,要想使句与句之间衔接顺畅,语义连 贯,应该注意些什么。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不东拉西扯,保持话题统一;第二,不颠三倒四, 保持句序合理;第三,避免前言不搭后语,注意语言的勾连和呼应。和句相比,句中的两个小句话 题就不一致。和句相比,句中的两个小句也显得有些“后语不搭前言”。汉语的句子,一般的说, 句意的重点常放在谓语部分(句子的尾部),句尾传递新信息。与中,前面的两个小句传递的新信息 都是“学习了技术活”,后面的两小句都是对“技术活”的补充。孤立地看,这两个小句的表述都可以, 但是和前面句子连起来读,就比连贯感

16、强。因为中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下句的已知信息,换 句话说,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当然就首尾衔接,连贯通畅了。 3. .关联词语的照关联词语的照应。 关联词语是体现分句之间关系的外在标志,切实把握,是有助于句子还原问题的解答。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 所不能获得的。 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答案:C。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 C 句。 4. .指代的前后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 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