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34581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30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峰三时系念》浅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峰三时系念》浅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峰三时系念》浅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峰三时系念》浅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峰三时系念》浅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峰三时系念》浅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峰三时系念》浅释(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1 -目 录序 .2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4第一时法事 .6第二时法事 .37第三时法事 .65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2 -序三时系念者,三根普被,冥阳两利,乃元朝高僧中峰明本禅师所倡之净土佛事。末学障深业重,本于佛法颇多隔碍,而与此法本偏是缘深。2005 年底,手足骤失。友人闻之嘱曰:“当速行佛事以荐之”彼时我虽不信佛,然利益亡兄之情尤切,遂凄凄然怀侥幸之心北赴苏州皇罗禅寺参加三时系念法会,以图荐拔。当时初机入门,对法会仪轨自是茫然,幸有居士慈悲指引,予亦步亦趋。及入殿顶礼,正屈膝顿首,不经意间有一佛(与所拜之塑像不同,后见墙上挂像,方知乃阿弥陀佛)双手合十伫立现于额前。

2、俄而,佛掌略分,作莲花状,掌心放无边金光,光中化佛无数一如前状,随金光迎面而来。法会中礼佛时,更见兄长仰卧于虚空,观音大士以杨枝遍洒甘露于其身。既归,佛号盈耳依旧,久久未散一幕幕,似幻还真。予固然不明所以,但初无惊怖。后,师以无遮之德竟许我常随学法,乃知大慈父“黄金臂昼夜常垂” ,不以我久陷泥犁,竟无一时弃舍!念佛恩,泪走颊面;报佛恩,笔锋尤健。谁没有父母师长?谁没有历代宗亲?凡我佛子,皆心系之,念念救拔。而吾人固然亦行佛事,偏难尽超荐之功。何者?自念不正,岂能导人离邪。鉴于此,在三时系念法会行将再举之际,师直解法本妙义,呈祖师悲心于众前以佛祖之菩提心育学人之菩提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3 -心,

3、以学人之出离志启亡灵之出离志。既得明炬于暗途,敢不惜哉!诸芬陀利承师志,发心整理法要并汇集成中峰三时系念浅释,愿流布于娑婆,彰祖师之初心。末学久沐慈光,却懵道浅学,决不敢赧然勾划。然大义当前,报恩之心刻不容缓,故以此亲历供养十方。诚愿一切有缘,籍此法义共乘弥陀愿船,同赴莲池!伏愿法界一切诸有情,同生西方极乐国!南无阿弥陀佛!芬陀利学员至心顶礼 2012 年 4 月 8 日 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4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其坛应对灵铺设。座上供接引佛像一尊。罗列香华灯烛楗椎。引罄两把。另设迎请法座。众齐集。擂鼓。斋主礼请毕。鸣击人打迎请。敲上下班引罄四下。对面。问讯。向上问讯。斋主举香已。鸣击人

4、前行。斋主后走至迎请处。鸣击人对面立法座前。斋主将香插炉内。向法师作礼一拜已。鸣击四下。对面向上问讯已。转身外走。法师在引罄后行。斋主又后。至坛前立定。举香赞云。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放。顷刻氤氲。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唱毕师白云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众念佛至灵前唱清凉地念心经 往生咒 唱莲池海会赞 末莲池会三称已师说文】(注)觉海虚空起,大地一切众生本具佛性,由迷妄驰逐假相故,而不知返归。娑婆业浪流,娑婆世界中的一切杂染,皆由妄业所感召。众生由最初一念迷妄故,心外取境,惑业苦循环,以致生死无尽也。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

5、舟。我们深知六道轮回之苦痛,如何出离生死苦海极乐有归舟。仰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吾人深信切愿、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净土、永脱苦海也。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5 -【法王利物。悲智洪深。普遍十方。冥阳靡隔。今蒙斋主 某 恭为 某 届逢 某 之期。特请山僧登座。依凭教法。作三时系念佛事。乃尔亡灵。遭此胜缘。自宜严肃威仪。来临座下。恭聆妙法。一心受度。说文已大众念佛回坛上座对面立举赞云】(注)法王利物,悲智洪深。阿弥陀佛光中之极、法中之王,智光照十方,悲愿无穷尽。普遍十方,冥阳靡隔。一切有情皆在弥陀光明中得大利益,非时空可阻挡,亦非冥阳能隔碍。遭此胜缘,自宜严肃威仪,来临座下。众生得闻佛法,应作难遭遇之想,

6、生起渴仰之心。斯乃得度之关要。若无诚敬之心,云何获益?吾人入法会,应具足如是殷重心。中峰国师教诫有情,亦是教诫我们现前每一位。恭聆妙法,一心受度。我们在法会中应明了祖师之开示,念念相应、念念契会乃一心受度也。如是方能使无量有情普得利益。佘师 1云:“无量有情即汝一心所现。你心地相应故,一切有情皆获利益。”【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注)一念至诚迎请三宝。三宝弘慈,必定光临。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当炉香点燃时,心光透发遍满法界,十方诸佛海会悉皆遥闻。由至心恭敬三宝、弘护正法的信愿力故,必得佛力加持随处结祥云二六时中恒吉祥也。诚意方殷,

7、1 佘师:即佘雷老居士,陈妙丽居士之老师。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6 -诸佛现全身。众生与佛同体,心力不可思议。由一念至诚心故,十方诸佛悉皆现前。【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三称)唱毕师拈香直白此一瓣香。根蟠劫外。枝播尘寰。不经天地以生成。岂属阴阳而造化。爇向炉中。专伸供养。常住三宝。刹海万灵。极乐导师。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悉仗真香。普同供养。】(注)此一瓣香乃依于本源,点燃心光。根蟠劫外,枝播尘寰。此一瓣心香超越六尘幻缘而遍布十方法界。此一瓣心香直达本源心性,所以不经天地以生成,岂属阴阳而造化乃微妙不可思议也。爇向炉中,专伸供养。唯以至诚心供养十法界。常住三宝、刹海万灵、极乐导师、阿弥陀佛

8、、观音势至、清净海众,悉仗真香,普同供养。依于本源心性平等供养、普同供养供养十方佛,亦供养十方众生。万法唯是一心,皆在一心中圆满。【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唱毕众齐坐下押引罄鸣鱼者举】第一时法事【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略)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7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三遍)唱毕 唱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三称)唱已师鸣抚尺白云】(注)上略【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注)净业行人皆发心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何以将彼方净土称之为极乐世界世界何缘称极乐?究其源即金刚经中所揭示的本源心性。极乐国土乃是依于法身实相彻底透空而显现的无漏之缘起,故

9、曰只因众苦不能侵一切苦难、灾患皆不能侵扰。何以故?世间的一切皆是二元相对,有苦有乐、有忧有喜落在相对当中,那就是变化的、无常的。这里给我们直下揭示:在本源心性中,那些所谓的忧苦决然不能侵扰。当体无生也。这句是直指本源,表无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觑破假相之后一切苦痛悉皆止息一切缘起的幻相皆不能伤害你,再不能引发你所谓的愁苦。这是在你彻底觉悟的基础上。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道人即修道之人。发心修道就要立志觉了一心、如说修行。若非如是,乃辜负佛恩也。道人若要寻归路,所谓归路就是解脱之路、光明之路。这条路到哪儿去寻?但向尘中了自心。尘即六尘缘影一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8 -切缘生法,也就是世间

10、所谓的现象界。正如善知识所云,“透视人生”直下透脱缘生现象,契入本源。修行并非是离开缘生法而觉悟,真正的觉悟就在当下,在一切顺顺逆逆的现象界中觉了本源心性。若离缘生法,由何觉悟?六祖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当缘生法不能诱骗你(自心不为假相所迷),于顺顺逆逆之境缘中如如不动,如是则称之为自在。众生因为酬偿自己过去生的业债而来到世间,既然如是,这一生中所谓的老病死苦就不可避免。于中我们如何自在呢?古德云:“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 2交煎总不妨。”老僧即修行成就者,他有个安闲法,就是安住于本源心性。觉了本源心性才是真正的自己,由是彻底安然,八苦亦无法动摇你、干扰你。六祖大师云:“本来无一物

11、,何处惹尘埃?”所谓学佛,即觉了世间真实相,透到本源而不为幻缘所转。正如古德所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自心透脱缘生幻相,则一切顺逆境缘都挡不住你。念念善用心故,一切皆转成菩提因缘。【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咸自乳生。佛佛惟心。钗钏瓶盘。尽从金出。十万亿程。东西不隔。二六时内。凡圣同途。低头合掌白玉毫。星明日丽。歌咏赞扬紫金容。霆震雷轰。清凉月兮有水皆含。功德云而无山不戴。香象渡河。一举洪名超二死。迦陵出。千称嘉号压群音。下情唯忖以难思。一念回光而易往。究竟不居心外。2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9 -分明只在目前。审

12、如是。即今众等。系念弥陀。三时佛事。只如不涉证修。亲蒙授记一句。如何举扬。鸣尺一下又白】(注)我们去寺院礼佛,很远就能看见山门上写着即心即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也就是心心即佛。对此我们能醒悟吗?醍醐酥酪,咸自乳生。醍醐是奶制品,酥、酪亦由奶品炼就。乳表法身,表众生本具之心性。醍醐酥酪,咸自乳生,比喻世间万法归根结底皆不离本源心性。我们现前的一切果报皆由自心显现,由自心业力所感,然终不出心性本源。如何契入本源心性?必须以觉悟为基础,否则就是妄心起用、迷惑造业,由是感得轮回的果报。佛佛惟心。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密意即此。佛佛惟心,诸佛之所以成就佛道,由契入

13、本源心性故。下面是通过比喻帮助我们理解佛佛惟心的义理。钗钏瓶盘,尽从金出我们在金楼柜台中能看到各式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五光十色、耀眼夺目,尽管其形相、款式有所差别,而论其质则尽从金出。金表当人之本源心性一切一切皆不离真心,谓之绝待也。同样是真心之显现,为何各人果报又有差别呢?用心之不同故:迷惑的心就显现轮回;觉悟的心就契入大涅槃。当下一念又分善心、恶心。善心感召福报,恶心则感召苦痛。一切皆依于你的心,如是因如是果,法尔然也。所以我们遇到顺逆境界都不必抱怨,抱怨亦于事无补。你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10 -若真想离苦,唯有转变业力。因为我们现前之顺逆境缘皆是过去生业力的果报,所以业转则果报亦随之转

14、。决定如是。或问:“业力如何转变呢?”业力之转变依于我们的心,心地之观念、理念转了,那么言语、行为一定会转(业转),果报则随之而转。可能有人说:“没那么快呀,我该生病还是会生病。”同样生病,你迷惑时会抱怨、忧怖;当你一念真实的觉悟,觉了这是自己该还的业债,同时树立正念、坚持念佛,那么不仅酬偿了业债,还积集了菩提资粮、增长了定力和智慧,如是何乐而不为。佘师生前对中峰国师是五体投地,国师不仅禅宗有所成就,而且归心净土,乃大善知识也。接下来两句至关重要,乃是彻悟本源、从心地流出之真实语。十万亿程,东西不隔。这里就告诉我们,西方极乐国土和娑婆五浊秽土之间其实是纤毫不隔。其理何在两土皆依于本源心性,皆在

15、当人一心之中,从来不曾离开,当然就没有距离了。二六时内,凡圣同途。二六时即昼夜各六时。不论白昼或黑夜,始终是凡圣同途。凡即凡夫,圣即诸佛菩萨。凡夫与圣人又怎会同途呢?同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皆依于本源心性。殊途圣人已觉悟,证大涅槃,无住而生其心;凡夫未觉悟,迷惑颠倒,执着假相、处处染着,由兹堕入轮回。因为用心不同、业力不同故,感得果报亦不同。低头合掌白玉毫,星明日丽。低头合掌白玉毫即一心安住本源,不为假相所扰。白玉毫表本源心性。若能一心安住于本中峰三时系念浅释- 11 -具之本源心性中,则星明日丽当体湛然。这两句其实就是在宣讲清凉记,佘师在清凉记中说:“森罗万象影现中,原本都是一心,实际上都在本源心性中。直下就是。”慧律法师也常说:“本源心性好端端的就在你面前。”我们凡夫于本具之如来藏性不能认知,亦不晓得受用,却在假相中打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