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课件.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56651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2年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2年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8页,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理解)。 对这个考点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当然,考纲规定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给“难易”画了一道线,生僻、古奥的文章不会出现了,但涉及的范围还是相当的大,何况还有各类文体的不同。所以,这一考点的空间很大,难度也很大。 “断

2、句”是近几年新兴的文言阅读考查的题型,2008年已有北京、重庆、浙江、广东和2009年重庆、江苏、等试卷,考查过这方面的知识,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其命题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本考点高考设题采用主观题型,设置24道小题,以3道小题居多;对要求翻译的句子的选择,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一是成为理解句子关键或难点的若干常用实词,以一词多义为主;二是句中有词类活用的现象;三是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四是句子的语气有特点;五是前后分句的层次关系要有恰当体现。 要求翻译的句子,绝大多数直接从文言阅读材料中提取,也有另给一小段阅读文字,从中提取要求翻译的句子的。如2008年、2009年的

3、北京卷所选用的阅读材料,从较单一的史传文字到多种文体共存,以史传文字居多。 近几年,这一考点的赋分经历了从5分到8分再到10分的变化过程,说明了文言文翻译题越来越被重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分析,结合2010年考试大纲的理解,特对2011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作如下几点展望: 1.文段选取会更灵活,散文将取得更多的席位 就文段选择而言,史传类文段考查了这么多年,考查比较单一,很少有什么变化,而古代抒情性或议论性散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烈的感情和深刻的理性思辨成为很理想的文段,篇幅一般短小而容易取舍,并且也符合“浅易文言文”的标准。 2.文言考查难度将加大 随着文段选取和考查内容的多元化,文

4、言考查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因为对文言阅读能力要求已经提高。首先在读懂上,文言散文比传记文学相对更难,文言散文不是一读就懂,而是需要诸多推理和思辨,才能把握住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主旨。而考点限制的取消必然加重复习文言文的负担,对语文课本内出现的重要文言现象都要认真对待,复习的范围会更广。,3.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将进一步的提高 由于近几年不断提高对文言句子翻译的分值,由6分逐渐提到了10分。这无疑要求考生对译文的质量有一个较高的要求,不论是对采分点的把握,还是对译文的畅达,都有一个严格的赋分标准。因此,要求考生在翻译句子时,要综合考虑下面一些因素: 一是与选文所记所议的人、事、物、理等关键密切相关;二

5、是多义词的几个义项在文中如何判定有一定的辨析难度;三是某个词有活用现象、通假现象等;四是有固定的句式;五是有突出的语气起辅助表达作用;六是有个别生词要在上下文中去合理猜测其意义。这些是读懂文言文要解决的一个一个的点,也是命题绕不过的一道一道的坎,当然也是评卷给分的地方。考虑这些年在此考点上的命题,可以说没有例外。 4.断句将受到命题人的青睐 翻译题由最初从第卷阅读材料中“脱胎”而来的一统天下,变为另设新材料考查;由单纯的翻译变为翻译、断句两种形式同时出现,如2008、2009年重庆卷,翻译和断句同时出现,总分值为10分,2008年北京卷只设置断句题,赋分5分,2008年广东卷设置的断句为4分,

6、2009年江苏卷的断句为6分。(文科附加题),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8页,一、文言翻译 本考点是对前面所述考点的综合考查,因而所列就不再是具体的考点,而是综合性的。一般来说,一道翻译试题24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译出一个关键处得1分(这里所说的”关键处”往往是一个重点词或者一个特殊句式),本节就是将这些关键处一一列出,提请考生注意。 (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是高考命题的一项常考内容,翻译时,可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再加以翻译。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7、。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识别“晨”是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 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 句中的“食”“衣”都是

8、名词的使动用法。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从古至今,没有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二)特殊句式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者看重,要特别留意。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

9、信。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句为定语后置。“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为“ 是”的格式。此句应译为: 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此句应译

10、为: 句的“刚于为吏”是介词结构后置, “见忌于上”和“被劾”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 第一句是个判断句。此句应译为:,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氏富,盍已乎

11、?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最恰当。此句应译为: 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遣散”义最恰当。此句应译为: 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最合适。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都遣散了。,事务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得分

12、点,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乃以僧告”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肃追于宇下”省略了“追”的宾语“之”(他),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肃追(之)于宇下”。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李超最初不说,尼僧一再追问,他,(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

13、诉(她)。,孙权起身去上厕所,鲁肃追随,他(一直)到屋檐下。,(五)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翻译文言文时不可草率地以今律古,应该审视这个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在比较中正确翻译。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句中的“穷”不能译成今义“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古义“偏僻”。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此句应译为: 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子和儿女”。此句

14、应译为: 句中的“床”“榻”均为古今异义。此句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有百余户到他那里定居。,(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六)同形短语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古汉语中有许多由两个单音节词并列的短语,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完全同形,最容易产生误解。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

15、现代汉语。 遂大困,寻死富阳。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此句应译为: 句中“其实”的含义是“它实际上”,与现代汉语中表事实上怎么样的副词“其实”有所不同,此句应译为: 句中“知识”的含义是“知交相识(的人)”,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知识”的意思。此句应译为: 句中“语文”是两个单音节词。 “语”为动词“谈”之意。其句子结构是“奚/足以/语/文事”,

16、翻译出来应该是:哪里能够谈论文章的事?此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比较秦国(靠别国送来)得,到的土地,与在战场上取胜得到的土地,它实际上多一百倍。,海内知交相识的人,几乎死光,只有会,稽盛者章还在世上。,(我的朋友湘潭罗研生,把他所编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拿给我看,并嘱咐我替他在书前作序。我知识浅陋得很,年龄又大了,)那里能够谈论文章的事呢?,(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李将军之谓也!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我孰与城北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