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893561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药物应用护理概论,第一节 绪论 一、概念 1.药物:是指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 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 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3.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 两个方面。,(1)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 的科学。 (2)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4.药物应用护理:是以药理学基础知识和技 能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阐述 临床药物应用护理所必须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指导临床护理,合理用药的一门科学。 内容:药物

2、作用、临床应用、用法、不良反 应、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 任务:掌握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各类 代表药物的基本特点、具有药物应用 护理的基本技能。 5.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概念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 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用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 用的药物。 要求:能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处方, 还应具有对常见病和非处方药的用药指 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 2000年1月一日,国家实施处方药和非处 方药分类管理试行办法(试行) 非处方药有:甲类,红色OTC标示 乙类,蓝色OTC标示,二.护士在药物应用护理中的职责 药物

3、护理是很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发挥 药物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职责: 1 .用药前 (1)要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了解病人病史和用药史,尤其要了解病人 的药物过敏史。 (2)要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尤其了解病人 是否有药物禁忌。,(3)要了解病人检查结果(肝、肾功能、 心功能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 紊乱等) (4)药熟悉药物(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用法、相互作用、禁忌症等) 对医嘱有疑义,及时与医师沟通。 2.用药时 (1)要根据病人用药目的指导病人用药。 (2)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免发 生医疗事故和差错。 (3)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做 好记录。主动询

4、问和评估病人有无反应。,(4)加强与病人沟通使病人有良好依从性。 3.用药后 (1)要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病情变化,观察药物是否发挥疗效。 (2)根据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医嘱,禁止擅自调整用药方案,合理用药,保证用药有效和安全,防止药源性疾病。,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12.1 处方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5、、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三查”“七对” 思考题 1.药物 2.药物应用护理 3.用药护理中护士职责 4.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区别,三查:用药时做到操作前检查、操作中检查、操作后检查。 七对:用药时要做到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物剂量 对药物浓度、对用药方法、和对用药时间,第二节 药物应用基本理论 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生活机体原有的功能活动的影响。 1.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腺体分泌心率肌肉收缩酶活性 2.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与

6、兴奋作用相反。 3.二者的关系:当过度兴奋或抑制时可转换成相反的作用,(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1.按作用范围分 (1)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前,在用药局部出现的作用。如局麻药的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的作用。如注射青霉素治疗感染 2.按作用方式分 (1)直接作用:是指药物在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又称原发作用 (2)间接作用: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又称继发作用。例如强心苷作用,3.按选择性高低分 (1)选择作用: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又称选择性。是临床用药基础,临床尽可能用选择性高的

7、药物。如尼可刹米 (2)普遍细胞作用:药物对全身组织器官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选择性低。如抗生素 4.按临床作用效果分(药物的两重性) (1)防治作用(预防和治疗作用) 预防作用: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接种各种疫苗等,治疗作用:指符合用药目的,能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如青霉素治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对症治疗: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如阿司匹林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至正常 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对因比对症治疗重要。但对诊断不明、病因不清、暂时无法治疗的疾病,病情危急的(休克,惊厥)需先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高血压)

8、。 祖国医学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2)不良反应: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多数是药物固有的反应可预知,可采取有效措施。少数严重难恢复的不良反应称药源性疾病。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重要。 特点:给病人带来不适但危害不大;防治重要与副作用可互相转变。如阿托品。可预知,在用药护理中给病人解释并预防。 毒性作用: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特点:危害较大,可预知,尽量避免发生。用药护理中注意观察,及早发现。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的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因药物蓄积

9、而缓慢出现的毒性。 “三致”作用:药物致癌、致畸胎、致突变如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西德的“反应停”事件。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一些药物进入体内发生病理性免疫反应。 特点: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作用无关,不可预知,过敏体质易发生,结构相似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过敏反应症状:常表现为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的休克、死亡。许多药物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禁用。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继发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光谱抗生素引起二重感染。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小剂量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药理效

10、应。与遗传异常有关。 (3)合理用药、预防并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用药合理中,给病人介绍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 详细了解病人病史,过敏史和用药史。 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及时向医生汇报疗效和不良反应,必要时向不良反应检测中心上报。 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发现异常尽快查明原因,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指导合理用药。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原理) 1.药物与受体结合呈现药物作用(受体学说) (1)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配体:指能与受体结合特异性化学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自身活性物质等。 (

11、2)药物与受体结合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机会的能力。 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 具特异性 饱和性和竞争性 与受体结合的药物分为: A.受体激动剂(受体兴奋药):指与受体结合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又分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B.受体拮抗药(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3)受体的调节:生理,病理,药物等影响,受体数量,分布,亲和力,效应发生变化即调节。 受体脱敏(向下调节)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使相应的受体数量减少,敏感性降低。 受体增敏(向上调节)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使相应受体数量增多,敏感性增强。

12、,2.药物通过其他机制产生药物作用 (1)改变理化环境。抗酸药 (2)影响酶的活性。新斯的明 (3)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如胰岛素 (4)影响生理物质的转运。氢氯噻嗪 (5)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利多卡因 (6)影响核酸代谢。抗癌药 (7)影响免疫功能。糖皮质激素 (8)非特异性作用。消毒防腐药,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经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到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四个过程。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即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指药物从细胞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有简单扩散和滤过。特点:浓度高低 不需载体 不耗能 相

13、对分子小脂容性高极性小非解离 型的药物易被转运。,2.主动转运:药物从浓度低一侧向浓度高一侧的转运。 特点:逆浓度转运需载体耗能具饱和性存竞争性抑制现象 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吸收快慢顺序:气雾、腹腔、舌下、粘膜、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1.吸收部位特点 口服:常用,简便,安全。 首关效应(第一关卡效应):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部分被肝脏代谢,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这种现象即首关效应。,注射 吸入 经皮 2.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 吸收环境 药物剂型和制剂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 生物利用度吸收进入体循环

14、的量给药剂量100% 分布 药物吸收后经过体循环到达机体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因素: 1.与血浆蛋白结合 2.与组织亲和力 3.局部器官血流量 4.药物理化性质和体液PH值 5.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生物转化(药物代谢) 1.概念: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称代谢 灭活: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失去药理活性 活化: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代谢产物仍具药理活性,2.生物转化的方式 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相反应:结合反应 3.生物转化的酶 代谢器官:大部分在肝脏 药物代谢酶:特异酶如Ach、非特异性酶如肝药酶(肝微粒体酶系统) .影响生物转化因素 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增加药酶合成的药物。如利福平

15、可加速某些药物代谢。 药酶抑制剂:能降低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的药物。异烟肼,其他因素,生理因素、遗传、病理、环境 排泄 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机体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器官:主要肾脏,肺,胆道,肠道,唾液腺,乳腺,汗腺等。 药物的消除:指药物在体内逐渐减少消失的过程。包括代谢、排泄 恒比消除:一级动力消除 恒量消除:零级动力消除 药物的蓄积:反复多次给药,药物进入体内速度消除速度,使体内血药浓度逐渐增高。 蓄积中毒:过分蓄积造成。护理应该注意。,三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的时间过程 药物剂量与效益的关系 剂量:指用药的分量。 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无效量:在体内

16、达不到有效浓度不出现治疗作用的量。 最小有效量:开始出现防治作用的量。 最大治疗量:出现最大治疗作用量(极量) 治疗量: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死亡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常用量: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的剂量。 安全范围: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范围。 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安全系数:最小中毒量()与最大治疗量()比值。,血药浓度的时间过程 1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2.药物血浆半衰期(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意义:是药物分类的依据,长中短效。 可确定给药间隔 可预测药物基本消除时间,45个 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 3.稳定血药浓度(坪值或坪浓度) 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连续恒量给药后体内药量逐渐累积,经45个t1/2后,血药浓度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