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09778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4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 中。如是再啮

2、,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讲学家 /设帐 /寺中 B.岂能 /为暴涨 /携之去 C.必于石 /下迎水处 /啮沙 /为坎穴 D.可据理 /臆断 /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山门圮于河 _ 棹数小舟 _ 是非木柿 _ 盖石性坚重 _ (3)翻译下面句子。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答案】 (1)

3、C (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 (3)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既然这 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 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 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 【分析】( 1)C 项,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沙 /为坎穴。故答案为C。 (2)本题中的 “ 圮” 是“ 崩塌,倒塌 ” ;“ 是” 是古今异义词,“ 这 ” 的意思。 (3)本题 句中的

4、 “ 求(寻找)、下流(下游)、固(本来)、颠(颠倒,错误)” 几个 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 几个 词是赋分点。 (4)这篇文章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歌颂了富有实践经验 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讽刺了儒道学的自以为高明。启示人们:要对事物全面了 解,不能凭借主观臆测来处理问题。作答时可结合语句“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C; 崩塌,倒塌; 划船 ; 此,这 ; 原来(是)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既然这样, 那么

5、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 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 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 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 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

6、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或是给人的启示,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 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附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

7、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 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

8、唐吗? ”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 乎? ” 翁曰: “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 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

9、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 云: “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 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 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 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镠。(2)据:统治,割据。(3)布:铺排。 (4)贻( y):赠给。(5)讫( q ):完毕。(6)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 紧密。( 7)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8)胠箧

10、:打开的箱子。胠 箧,音 q qi 。胠:从旁边打开,打开。(9)伏:通假字,通“ 服” ,佩服。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安敢轻吾射 _ 康肃笑而遣之 _ 患其塔动 _ 但逐层布板讫 _ (2)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3)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 有卖油翁释担而 立”“释 ” 意为 _, “ 释” 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写出一个含 “ 释” 这个意义的成语)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 (1)怎么,哪里;连词,表修饰;担心;只,只要 (2

11、)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的点头赞许。 (匠师)就秘密的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 因。 (3)熟能生巧;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等 (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 形象。 【解析】 【分析】( 1) 翻译为: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安” 翻译为怎么; 翻译 为: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这里“ 而” 是一个连词,表修饰; 翻译为:嫌它晃动;因此 “ 患” 译为 “ 嫌,担心,担忧” ; 翻译为:只要逐层铺好木板;“ 但” 翻译为 “ 只要 ” 。 (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

12、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关键词的含义: 但:只 是; 使:派;贻:赠送。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卖油翁酌油的技巧和语言“ 但手熟尔 ” 可知,由于长 期的酌油的原因,使之技巧非常熟练,因此可以用“ 熟能生巧 ” 这个成语来概括其道理。“ 有 卖油翁释担而立” 中的 “ 释” 解释为 “ 放下 ” 现在还保留这个解释的成语有“ 爱不

13、释手 ” 等。 (4)阅读甲文可知,在人物描写上运用了语言描写,从“ 睨之 ”“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还运用了神态描写,又用卖油翁的酌油技巧来衬托陈康肃射箭的技 巧,因此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乙文中从匠师和喻皓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 由“ 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句中可知建塔过程中塔身出现不稳定的 问题,凭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 皓笑曰 ”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 竹,并讽刺了匠师的无能,同时也反衬了喻皓的技艺精湛,因此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故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也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人

14、物形 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怎么,哪里; 连词,表修饰; 担心 ; 只,只要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的点头赞许。 (匠师)就秘密的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打听木塔晃动的 原因。 熟能生巧 ; 放下 ; 手不释卷、如释重负等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 象。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平时多注意积累课本中重点实词的含义。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

15、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明确涉及的成语及意思。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附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 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 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

16、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 说: “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 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 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 它晃动。工匠师傅说:“ 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 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 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 这很容易,只要 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