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0277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分析简报.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器械的行业分析一 国内医疗器械的前景:随着国内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已使得药品市场的利润日益摊薄。单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健康行业中单纯的药品制造和销售的投资价值在逐渐弱化,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等更加细分的领域的投资价值在逐步凸显。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从医院的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到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将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这无疑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利好。 根据东方证券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

2、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预测市场超过6000亿元”。除了上述宏观环境外,我国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还有其特殊的社会因素:(1) 我国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这将驱动与老龄疾病相关的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对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诊治需求,这将直接利好医疗服务以及医疗器械行业。(预计至2020年中国超过65岁的人口比例将增加到13.6%,2050年为23.7%,引用自The Economist)(2) 二胎政策的放开刺激了孕幼护理设备的发展,从产前检测,产中护理,产后康复以及婴幼儿护理这一些列的流程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刺激。每一个缓解都有很大的设备投资需求。(3)

3、 互联网智能医疗硬件(设备)的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就是把传统医疗的生命信息采集、监测、诊断治疗和咨询,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网相连:所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不再被限定在医院里和纸面上,而是可自由流动、上传、分享,使跨国家跨城市之间的医生会诊亦能轻松实现。可穿戴设备最大的市场(超过 50%)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过去两年面向个人和家庭的智能健康终端设备已经在消费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迅速爆发,这些设备无一例外都采用“终端+云平台”模式。(4) 民间中小医疗机构的需求喷发:目前国内的医疗机构的整体设备水平比较低,且分布非常不均衡,先进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或者大医院;全国25

4、%的医疗机构仍然使用的是70年代以前的设备和仪器, 60使用的是80年代中期的产品(数据引用自长江证券)。 因此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并且要能跟上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摘要当中提到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一事,当中有1090亿元被明确用在了县级以及以下医院的设备更新和换代。这与国家一直倡导的城镇化相辅相成,城镇化过程中自然要涉及到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升级,医疗器械受益在情理之中。除了上述情况外,国家还将民营医院的经营门槛进一步放低,加速了民间资本的流入,大多数民间资本参与的是中小医疗机构,与

5、三甲医院不一样,他们更看中医疗器械的性价比,这样就为国产品牌提供了机遇。二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中外对比:目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标准相对较低,且配置非常不平衡,但行业的总体复合增长率自从2009年起就一直在29%以上,其余发达国家的近几年的增速大约保持在7%左右。(1) 就市场层面来说:首先,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不断提高,对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严,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且行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在高端领域包括西门子,GE,罗氏等在内的外资企业达到了65%以上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而国内企业只有不到10%的市场占有率,分布极为分散,以“多,散,高,弱

6、”为特点;具体表现在:生产企业多,企业规模小,产品集中度高,技术水平比较弱。就产品来说,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但利润高的领域大都被外资直接或者间接垄断。比如欧姆龙占据了中国约70%的电子血压计市场,强生、罗氏、雅培合占着中国约60%的血糖仪市场。强生、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巨头更是把控着国内90%以上拥有充足预算的三甲医院,我国企业目前只能徘徊在更为低端的“完全竞争市场”领域,且大都正处在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 “国内许多医疗器械企业卖给医院的设备都是成本价或者低于成本价,反映在报表上就是销售额快速增长,就是不见利润。也许有人质疑:一旦占有了市场,利润会有

7、的。但是要考虑到一旦利润点明显凸化,马上会有其他从资本市场圈了钱的不要利润来和你拼。所以,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就是处于高端进不去,低端互相打的局面。”(引用自国海证券研究所)。2015年,我国医疗电子企业营收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医疗电子十强企业营业收入共计约250.6亿元,总额不及强生的1/7,其中,我国最大的医疗电子企业迈瑞集团2014年营业收入为76.4亿元,不及强生的1/22。 (数据来自长江证券)(2) 技术累计层面:中外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差距也是巨大的。医疗器械行业由于行业本质,比较少有技术颠覆和换代,需要依靠技术的累计。我国医疗器械发展起步晚加上之前的市场(政策)环境相对不友

8、好,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国内企业要实现对国外企业的弯道超车比较难。比如说在高端的医疗器械,核磁共振、心脏植入等国内曾有企业试图去攻关,但是收效甚微,原因除了市场垄断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技术壁垒。所以,国外器械在高端领域仍然会在以后10年-20年技术上领先于国内。中外技术差距这么大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整机和技术加工水平严重落后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对R&D的投入不足,目前的情况是仍然已OEM代工为主导,采取的是以生产换技术的传统思路,这导致了我国企业的毛利率非常低,中国的优势在于成本,市场和价格这三方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个优势也在逐渐消退,中国需要往研发推动行转变,并且提高人均生产力。 三

9、 目前我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1) 市场端:尽管行业被看好,但是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然是行业分散、产品低端。首先,医疗器械产业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拥有政策上持续的红利,也有着市场扩容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但同时,我国目前尚未有一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公司,技术严重落后,“小、散、乱”仍然是目前难以解决。集中度偏低的现状使得80%的企业年收入在一千万左右的低技术含量小企业,与医院的谈判能力较低。就市场占有率来说,仅仅美国最大的30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占了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的 20%,而中国有约150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产值却仅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约5%。企业规模小,无法大规模产业化使产品

10、成本高利润薄,进一步导致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其次,我国医疗机构渠道不透明,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内企业即使在拥有一定自主创新优质产品的条件下,国内利润最丰厚的三甲医院大多还是不愿意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三甲医院更加看重的是医疗器械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因此,目前大部分三甲医院国外设备占据绝对主流;大的医疗机构“不愿意买,不愿意用”国产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很难进入市场。优质不优价;企业不能通过及时的市场回报,因此发展空间和动力被极大的限制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第三,由外资控制的医疗行业高端领域风景独好,而由国内企业占主导的中低端市场则存在激烈的恶意竞争,为了微薄的利润打的“头破血流”,缺乏战略规划,不能很好的

11、进行高精尖科研分工和集约化发展。(2) 技术问题: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需要时间积累。这些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一直以仿制或者代工为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企业规模小,起点低,资金少的先天因素,大多数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至多只占收入的23左右,而国外企业这个数字是15%以上。就产品层面来看,大部分企业仍然以中低端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是由国外跨国公司主导高端价值链,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国内企业仅占据低端价值链的一部分。国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进入高端产品市场,但同层次技术水平的产品重复

12、性高,缺少产业分工,企业层次不明显,往往不能很好地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东莞证券研究部)。但随着我国软件开发能力和精密电子设备制造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批诸如深圳迈瑞、深圳理邦仪器、东软医疗等从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具国际声誉的品牌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部分国产高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前十大企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所占行业市场规模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知识产权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国内企业创新乏力,只能在低端市场打价格战。 (3) 站在资本的角度来看:目前投资者对于医疗器械的憧憬有两种:企业会随着市场扩大而增长、企业一旦占领市场利润会

13、随之扩大。根据相关资料,目前国内的器械企业盈利都比较艰难,上市公司已经是国内医疗器械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很多也都在盈亏线上挣扎。对于他们来说,一是实现利润增长却导致销售增长乏力,二是不顾利润推动销售,却无利可图甚至持续亏损。目前,多数企业选择的时候后者,不断推动销售额增加,然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来贴补亏损,然后继续用销售额给资本市场讲故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目前看不到任何好转迹象。由于资本市场不断输血,很可能助长这种恶性竞争,会让医疗器械行业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四 目前的行业投资痛点目前市场上,影像大型设备、心血管、体外诊断、眼科、骨科与内窥镜是医疗器械产业中附加值最高的6大领域,国内医疗器械研

14、发与生产厂商都在重点布局并且已经在很多医疗器械的细分领域开始有所突破,有些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已经开始接近国外品牌的品质。“在目前一些细分领域,如体外诊断试剂中的生化试剂领域正在进行着国产仪器和试剂对进口仪器和试剂的替代,在这个细分领域国内厂家与国外厂家可谓平分秋色。”(紫金投资合伙人,陈玉喜)。未来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的不断积累和进步,可以期待在更多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国外品牌垄断优势会逐渐出现被民族品牌的产品打破。在现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看,我国企业的目标更有可能是:在保持现有中低端市场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政策和社会趋势开发新的中低端市场,同时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和升级企业经营模式的方

15、式向由外资垄断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发起冲击。就现阶段来说,医疗器械市场的投资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体外诊断产品类:虽然整个医疗和医疗器械行业是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但是具体细分到体外诊断这个领域,寡头的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约60%的份额被6家外资巨头占据,分别是罗氏、西门子、雅培、Beckman、BD、希森美康。但是国内企业中,迈瑞医疗、科华生物的自产试剂/仪器业务营收也均超过5亿元,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其后则是达安基因、利德曼、中生北控、复星长征等十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二线内资体外诊断企业。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集中度达到了80%,与国外市场的集中度大体相等。针对目前体外诊断的市场

16、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现状,加上政策的明显倾斜,行业龙头有望得到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而且从数据角度来看也是前景广阔,中国人口占全球20%,但是体外诊断市场份额仅占3%。其次,在药品降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价格并不虚高的体外诊断产品并没有大幅降价的压力,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理想的避风港。预计到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的规模可以达到723亿元。在体外诊断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其中分子诊断是最尖端的诊断技术,这个领域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近期被高度关注的基因测序,被称作颠覆性的医疗手段。“几乎业内人士都将分子诊断中的基因测序特别提出,我认为其拥有极大前景。”(中科院院长罗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对医疗设备的上中下游市场需求的越来越丰富,但同时技术门槛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基因测序产业链来看,国内企业在试剂盒服务端突破的可能性最大。首先,测序仪器现阶段基本由外资Illumina、LifeTechnology(被赛默飞收购)、罗氏垄断。配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