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7925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分析精品(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药品化学检验基础知识一、 药品标准概述02二、 中国药典介绍02三、 实验误差的来源和评估05四、 滴定分析方法071、 概述2、 分类3、 滴定方式4、标准溶液(滴定液)浓度表示5、标准溶液(滴定液)配制与标定6、 滴定分析的计算7、滴定分析应用与示例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91、定义2、原理3、应用六、药品的一般杂质检查 22 1、概述2、药品杂质来源3、杂质限量4、药品杂质分类5、重金属检查法6、砷盐检查法一、药品标准概述1.1、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

2、、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1.2、药品标准:系根据药物来源、制药工艺等生产及贮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1.3、国家药品标准:是由国家政府制定并颁布的药品质量标准,系国家站在公众立场为保证药品质量而规定的药品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不能达到国家药品标准要求的药品,即被视为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药品,因而不得作为药品销售或使用。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有:1.3.1 中国药典现版药典为2005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其中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

3、味制剂等;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 三部收载生物制品。1.3.2 局(部)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包括编纂成册出版发行以及单一品种的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执行。二、中国药典介绍2.1、药典包括凡例、标准正文、附录等内容。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正文部分为所收载的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验方法和指导原则。2.2、2005年版药典凡例共28条。下面介绍与检验相关的重点条款:2.2.1 第五条:性状项下记载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物理常数包

4、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比旋度等,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2.2.2 第六条: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仅反映该药品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性质的特征,不完全代表对该药品化学结构的确证。2.2.3 第七条: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试验方法和限度均一性与纯度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对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目,系指该药品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改变生产工艺时需要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2.2.4 第八条:含量测定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原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可采用化学、仪器或

5、生物测定方法。2.2.5 第十条:制剂的规格,系指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效价)或含量的()或装量;注射液项下如为“1ml:10mg”,系指1ml中含有主药10mg。2.2.6 贮藏项下的规定,系对药品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有名词术语表示,例如:密闭 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阴凉处 系指不超过20; 凉暗处 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常温 系指1030。2.2.7 第十五条 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本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

6、系指不超过101.0。2.2.8 第十六条 标准品、对照品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2.2.9 计量单位(1)、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以mol/L(摩尔升)表示者,其浓度要求精密标定的滴定液用“滴定液(YYYmol/L)表示;作其他用途不需要精密标定其浓度时,用“YYYmol/L 溶液”表示。(2)、温度以摄氏度()表示:水浴温度 除另有规定外,均指98100热水 系指7080室温 系指1030放冷 系指放冷至室温(3)、百分比 (g/g) 表示溶液100g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ml/ml) 表示

7、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 (ml/g) 表示溶液100g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 (g/ml) 表示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4)、液体的滴,系指在20时,以1.0ml水为滴进行换算。(5)、溶液后标示的(110)等符号,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未指明用何种溶剂时,均系指水溶液。(6)、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的乙醇。2.2.10 取样量和试验精度 (1)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 如称取0.1g,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 称取2g,

8、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 称取2.0g,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 称取2.00g,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2)精密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精密量取 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量取 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样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3)恒重 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

9、; 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4)试验中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时,除另有规定外 ,应取未经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剂)扣除。 (5)试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的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 (6)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量(ml)之差进行计算。 (7) 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 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者,除另有规定为应以252为准。(

10、8) 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 酸碱度检查所用的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9) 酸碱性试验时,如未指明用何种指示剂,均系指石蕊试纸。 三、实验误差的来源和评估3.1、实验误差的来源在药品检验工作中,尤其在含量测定中,经常提到误差,什么是误差,误差的分类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如何消除和减少误差,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这些问题是分析工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3.1.1、什么是误差 任何分析测量所得的结果,总是和已知的真实含量或多或少有些差别,这些差别在分析上叫误差。3.1.2、误差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根据误差的性质,可将误差分为三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3.1.2.1

1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它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和大小,重复进行测定时重复出现。 产生原因:(1)仪器和试剂引起的误差,如容量瓶刻度不准,试剂不纯等; (2)方法误差,所选方法不恰当引起; (3)操作误差 ,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方法(1)校准仪器 (2)对照试验 (3)空白试验 3.1.2.2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不可定误差。它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所引起的。如测定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 特点: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规律: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体相等;消除偶然误差方法:通过增加行测定次数,减免测量结果中的偶然误差。3

12、.1.2.3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是指工作中的差错,是由于工作粗枝大叶,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等原因造成的。 这类误差在工作中应该属于责任事故,是不允许存在的。总之,杜绝过失误差、校正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测定的数据才是可靠的。 3.2、实验误差的评估 3.2.1 准确度 是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测量值与真值越接近,测量的误差就越小,准确度就越高。通常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测量值真值相对误差100 真值 3.2.2 精密度 表示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通常用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和相对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多数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 绝对偏差(d)

13、测量值均值 di均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均值100 d均100(i均)均100 相对均偏差: d均均100(i-均)n均100标准偏差(s) S=(1均)2(2均)2(n均)2/(n1)相对标准偏差(RSD) RSDS/均100例如:一分析人员标定某滴定液的浓度,行操作4次,结果为0.1010;0.1012;0.1014;0.1013mol/L,计算测定的均值、相对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均值 均(0.10100.10120.10140.1013)/40.1012mol/L均偏差 d均(0.00020.00000.00020.0001)/40.0001mol/L相对均偏差 d均均0.00010.10121000.1标准偏差 s=(0.0002)2+(0.0000)2+(0.0002)2+(0.0001)2/(4-1)=0.0002 mol/L相对标准偏差 RSD0.00020.101210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