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课件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20818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生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生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三生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三生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三生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生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生教育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生教育宣言提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破解教育的核心命题。其目标是:使人认识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使人称其为“人”,使人成长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2008年,云南省创造性的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简称“三生教育”。,“三生教育”表达了以人为本,教真育爱、民主科学、公平正义、和谐开放、自由幸福等现代教育思想。它调整和完善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建设人类的共同精神家园。 “三生教育”的实施必将促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转变,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以

2、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评价体制的改变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美国一年级教室里标语: 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有终点的比赛,遍布在中国学校及家教中的口号: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孩子沦为“考试机器”,过早地失去了童年和少年的天真、淳朴。这导致了许多孩子在巨大的社会及家庭的压力下痛感生命痛苦、生活乏味、人生无意义,于是相当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厌倦生命,以至做出不珍惜生命的举动。这些形成了“青少年生命的困顿”的问题。尤为严重的是,一些青少年放弃自己的生命或残害他人生命的惨剧有增无减,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青少年以及社会性的“三生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三生教育能力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

3、专业素养之一,2010年7月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的“学会生存生活”、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生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都会推广“三生教育”。 处理好“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之间的关系是中小学“三生教育”的核心问题;而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教师,因此,三生教育的健康推进,需要教师由“经师”转型为“人师” 。,生命教育的宗旨,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捍卫生命的尊严 感受生命的美好 唤起生命的热情 体验生命的意义 实现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特征,独特性

4、唯一性,人是三层存在 1. 人性第一层:生物性,偏于恶; 2. 人性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而有之; 3. 人性第三层:精神性,偏于善。人性本不可分而强以分,目的在于更准确地理解人性。但这三层属性却不是三一三十一的平均数,否则还是善恶难辨。,生成性开放性,“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完整性,“学习能力只是儿童发展的一个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性独立与自由,“敬畏生命绝不允许个人放弃对世界的关怀。敬畏生命始终促使个人同其周围的所有生命交往,并感受到对他们负有责任

5、。” (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神圣性不可让渡的尊严,人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状态,1.高度的投入:对事情的专注与热忱源于内在兴趣,这是所有有成就的人、成功的人的共同的品质,平等的与所有人的交往: 既不居高临下,又不仰人鼻息,2.积极的合作关系:仁爱和友善,寻求与他人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冷静的自我反思,自觉防范自我膨胀,积极的筹划与设计努力的目标与策略,生命教育的目标,关注生命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欣赏生命 成全生命 敬畏生命,生命教育的主题,感恩教育,活动案例:母亲节感恩活动,活动目标: 了解母亲十月怀胎,体会母亲养育之恩;了解母亲所出事工作,体会母亲一天的辛劳;学会感谢妈妈,关心妈妈;用自己喜

6、欢的方式回报妈妈的爱。,活动设计 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 你知道妈妈喜欢的颜色吗 你知道妈妈喜欢的水果吗,你知道妈妈喜欢的运动吗 你知道妈妈穿几号鞋 你为妈妈捶过背吗 你知道妈妈对你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母亲节,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死亡教育,妈妈走了是一本德国著关于死亡教育的读本。故事讲述妈妈重病死去了,孩子们闹着要去看妈妈最后一眼。爸爸不同意,他说:“那不是你们的妈妈,那是妈妈曾经居住过的身体,她现在已经到了天国,正在幸福的生活。”,主教也前来祷告,他说:“我同情你们,更羡慕你们。你们痛苦是因为你们快乐过,你们伤心是因为你们拥有过。”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生死观,我们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敬重与释

7、然。,死亡教育有助于培养一个人恬淡的态度,回归生活的本身,珍惜当下的生活,涵养悦乐的襟怀,让自己展现人性之美。,人的生存就是向着死亡进发。只要生命存在,我们对死亡的关注就不会停歇。生命和死亡是人生的两个翅膀,只有对两者都进行过思考的人,才能够飞翔。(毕淑敏),生命教育的途径1,创造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生命教育的途径1-1,在鼓励中,建立自信; 在合作中,培养诚信; 在欣赏中,赢得自尊;,在原谅中,学会宽容; 在分享中,学会给予; 在信任中,学会自律。,有效的表扬,及时具体 指向具体的突出长处 体现出真诚性、多样性、可信性和功效性 向学生提供其能力和成绩价值的信息 将成功归于学生的努力和能力

8、 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完成任务的行为上,无效的表扬,随意而笼统 乏味的划一性,针对的是不值得过分注意的表现行为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别人比较 不考虑学生付出的努力或成功的意义 将成功归于学生外在因素 把注意力集中在获得教师的肯定,教师成了支配自己的外部权威力量,生命教育的途径1-2,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 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生命教育的途径1-3,自发地、自然地生活 安全地、健康地生活 文明的生活 快乐地生活,有尊严的生活 负责任地生活 有爱心的生活 有创意地生活,生命教育的途

9、径2,用生命教育改造和提升主题班会,生命教育的途径3,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教条化 模式化 单一化 静态化,生命化的课堂,课堂重构 1、关注生活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关注生命价值,探索自由支配的时空。,帮助学生减少失败的恐惧和增加探索精神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在课堂传递有关学习的积极信息。,诸如“犯错误是件好事,它教会我们如何学习”之类的话语会使学生认识到。,课堂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并且他们不会因为成长而受到惩罚。,、关注学生的情感方式,构筑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七种致命习惯”: 挑剔、责备、抱怨、唠叨、威胁、惩罚以及贿赂。,这些都是试图让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行事的强制性手段。它

10、们没有一个能教给人自律、责任或独立;它们只会破坏我们所需要的师生关系。,建议用七种习惯来代替: 关心、倾听、支持、帮助、鼓励、信任以及友爱 。,、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挑战成长的域限。,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天才=51%以上的基因+49%以下的汗水,“三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我们的老师既要是“经师”(知识传授的老师),也要是“人师”(学生的生命导师),是二者的合一。所以,在“三生教育”中要真正贯彻个性化教学、体验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生命融通式教学和知行合一式教学,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生教育”强调触摸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也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提出一个

11、问题,看一个实例,观一个视频,讲一个故事,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讲,自己思考,互相分享。我们老师始终要相信学生自己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坚持生命教育要用生命化的方法来进行。知识是可以靠课堂教学来掌握的,但人们生命的品质需要生命个体自我生长出来,外在的灌输、教导效果很差。比如考出高分的孩子未必能真正把道德与生命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品质,更难以知行合一地去做。 三生教育通过启发式、引导性、参与性活动,来让人们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在互相启发中获得进步。三生教育提供一种思路、一种思考的方向,让人们反刍,融会贯通。,1、三生教育的实质是:润物细无声;培育过程是“入灵无痕”。,如何上好三生教育课,2、三生教育是

12、要在承认个性化生命基础上的特殊的教育行动,成就富有个性的健全的人。人之生命在时间上是一个无穷发展的过程,在内涵上是一个永不重复、永无穷尽的复杂生成体。三生教育是以情化人感人育人,而非以势压人服人;在课堂中,要动之以情为主线,晓之以理为基础。所以,三生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合作、反省、讨论、共同找寻想法和信念的过程。思维的驰骋,培养学生的品格、想像力、创造力、表达力、自我认知力、人际亲和力。,目前许多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等生命的困顿;有些学生则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难觅、精神家园不知在何处;甚至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 我们不仅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

13、”,我们全体教师都应该具备三生教育的素质,掌握三生教育的方法,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贯彻三生教育的观念使学生们在血脉上与中国优秀的生命文化相融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辉煌生命、不朽生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授生命交融、人格感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摆脱生命困顿,进德修业,安顿身、心、灵,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人生,终则超越死亡,获得生命的永恒。,3、三生教育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教师要从关注自己的追求做起,充实自我,内化素质,用自己的生命成长去引领学生的生命发展,不仅要成为学生们的“经师”,更要成为他们的“人师”,亦即学生们的生命导师: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滋养生命,用生命去引领生命,终则获得当教师的最大幸福与快乐。,德育工作应按学生年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