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2015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与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古诗词阅读。(42分)(一)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注释】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子规:鸟名,杜鹃鸟。1.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时节的景象。其中,写景的诗句是:,。(3分)2.“雨如烟”写出了雨的特点:。读到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我们觉得尤为有趣,原因是。(4分)3.“闲人少”的原因是村子里的人“”(填写诗句)。诗人说“闲人少”,目的是。(4分)4.这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的赞美之情。(4分)(二)送元二使

2、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解释下列字词。(4分)使:朝雨:更:故人:2.读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时,你的眼前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4分)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类似饱含送别之情的诗句还有许多,如“,”“ ,”等。(5分)(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送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3、,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旧时茅店社林边(往日)B. 明月别枝惊鹊(惊动喜鹊)C.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D.路转溪桥忽见(看见)2.“西江月”是这首词的。画“”的句子描绘出了乡村夏日夜景图: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夜半时分,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6分)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

4、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二、文言文阅读。(58分)(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至:等到,直到。操:拿、持。度(d):量好的尺码。1.解释下面的字。(3分)郑人有欲买履者。欲:

5、履:者: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10分)(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而忘操之。 (4)反归取之。 (5)何不试之以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至之市,而忘操之。 (2)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二)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

6、:“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1)席而啖菱。 啖:(2)欲以去热也。 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分) 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4分)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 路遥

7、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邻居有烛而不逮。逮:遂成大学。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6分)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3分) 参考答案一、(一)1.初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2.细小、如烟似

8、雾这句诗让人感到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3.才了蚕桑又插田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4.乡村风光劳动人民、劳动生活(二)1.出使。清晨下的雨。再。 朋友。2.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3.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你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三)1.D2.词牌名喜鹊清风3.A二、(一)1.想要。鞋子。的人。2.(1)尺寸。(2)到去。(3)尺寸。(4)尺寸。(5)鞋。3.(1)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2)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C(二)1.(1)吃。(2)消除。2.(1)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3.明明自己不懂,却偏偏装懂,实在可笑。4.B(三)1.照到。于是,然后。2.(1)匡衡于是就凿开墙壁利用穿过墙壁的光,把书照着光来读。(2)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3.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借用邻居家的光线来读书学习勤奋刻苦4.主动学习。匡衡凿壁偷光,创造条件来学习,他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刻苦。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