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902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1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九年级测试题(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八套)一九年级诚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总分:120 分, 时间:150 分钟第 I 卷 (选择题,共 30 分)一、(共 9 分,每小题 3 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就像人身上的“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不可_的力量,譬如磁力之于磁体,是一呼百应的号召力、_的吸引力、_的感染力。A.忽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B.轻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C.忽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D.轻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生命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B.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

2、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D.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让我们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不胆怯、不退缩、肩并肩、手挽手,筑起抗疫的钢铁长城,一起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疫情这个魔鬼。B.在人类的精神调节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C.我们

3、可以把图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性,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为了长远和根本性的提高。D.马克思爱读书。他本来是在参加社会生产和具体的工人运动,但觉得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就宣布要退出具体事务,回到书房。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李铎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建立在直觉论上的,在人间词话中,他进一步把直觉论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当代学术界也有许多文章论述到这一对范畴,然而看法却很不一致,褒贬不一。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对“不隔”持肯定态度,对王国维的“隔”论持否定态度,甚至主张对“隔”都须具体分析。朱光潜

4、从诗的“隐与显”的相对性出发,批判了王国维对“隔”的贬斥态度。在这一点上叶嘉莹先生已对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用“隐”与“显”来套“隔”与“不隔”是不妥当的。以先生为代表的支持“隔”与“不隔”的分界和批评标准,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才能以即目可见具体可感的形态直接展示在人们前面,使语语都在目前”。诗词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美,人必须通过直觉才可以把握,对于艺术美也同样如此。诗人把引起自己审美感受的美“镌之于不朽之文字”便是诗歌艺术的创作目的。诗歌创作也就是对美的摹写,如果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难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受,因为在他

5、的作品中就不存在境界。另外一种情况,即诗人对自然之美已深切地感受到了,然而他在创作时却“文不逮意”,用词不当,因而其作品到读者那里,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这两种情况在以直觉论为前提理论系统中都被称作“隔”。什么是“不隔”呢?王国维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只有“语语都在目前”,人才可以通过直觉来把握它,如果不在“目前”,就得用“目”去搜索,经过“目”的搜索,这“语语”才进入了人的意识,这是一个渐近过程,在人的意识中“语语”不是“瞬时”占据人的意识的,因此,不是“须臾之物”,也就与“境界”无缘了,也就“隔”了,“语语都在目前”的意义在于,通过语言所组成画面不需要更多理性分析,这“语语”形成的

6、画面是人的直觉对象,从语言到意象到美的过程是瞬时的,只有如此,诗才在“不隔”。诗的创作,首先关系到诗人的感悟能力,诗人须得有一颗无尘垢的赤子之心,这样,通过直觉他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本质,王国维评周邦彦的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云“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评稼轩词:“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说“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事,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其次,诗的创作还关系到诗人的表达能力,也就是他能否使文辞达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王国维提出要少用替代字,如桃用红雨、刘郎,柳用章台、灞岸所替代,“宜其为提要所讥也”。这原因是:“盖语妙则不必

7、代,意足则不暇代。”这说明诗人直觉感受能力是一个方面,表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代字能够影响读者的直觉感受,代字代的是什么,这就使直觉渗入杂念,因此,诗也就“隔”了。 (本文有删改)4.阅读段,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当代学术界对王国维先生提出“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褒贬不一。B.朱光潜先生既肯定王国维的“不隔”,又否定王国维的“隔” 。C.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D.先生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使“语语都在目前”。5. 阅读段,下列对文中“隔”与“不隔”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

8、来,那么,他的作品就会“隔”。B.诗人对在创作时 “文不逮意”,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就会“隔”。C.读者用“目”去搜索,使“语语”进入意识,透过语言渐近美的“境界”,即为“不隔”。D.读者的直觉能感知诗的画面 ,不需要做更多的理性分析,即为“不隔”。6.阅读全文,下列对诗人如何才能写出“不隔”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要有赤子之心,通过直觉能够感悟到宇宙人生的本质。B.诗人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写出自然晓畅之词句,避免词不达意。C.诗人写诗时,要少用替代字,使诗人与读者的直觉感受一致,彼此之间没有隔阂。D.诗人写诗时,要听从自己的直觉,让读者“雾里看花”,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三、

9、(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7 题。春 雪唐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B.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见到春草发芽的惊讶之情。C.诗的第三四句“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富有灵性。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来得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惆怅之情。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吉为相,有驭吏嗜酒,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 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

10、士,使此人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 耳。”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 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 案边长吏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汉书丙吉传【注释】西曹主吏:相府中管理侍从的官。茵:车垫。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东曹:管理有关军吏任免的官吏。

1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不伐善 伐:夸耀 B西曹主吏白 欲斥之 白:报告C宜可豫 视 豫:预先 D吉善其言 善: 好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 虏 所入郡吏吉具对A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B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C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D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不在意驭吏醉酒弄脏他的车垫,更看重的是驭吏的办事能力和主动担当。B丙吉听从驭吏的意见,提前摸清了老弱多病不能打仗的官吏资料,并主动向皇帝报告了此事

12、。C皇帝夸赞丙吉关心边塞操劳防务,这功劳是靠了驭吏的帮助得来的。D丙吉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丞相,他能够容忍驭吏小小的过失。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四、(6 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五、(2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3 题。(6 分)水浒传之第十二回节选杨志听说了,只得跟了王伦一行人等过了河,上山寨来。就叫朱贵同上山寨相会,都来到寨中聚义厅上。左边一带四把交椅,却是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右边一带两把交椅,上首杨志,下首林冲,都坐定了。王伦叫杀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杨志。酒至数杯,王伦心里想道:

13、“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因指着林冲对杨志道:“这个兄弟,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唤做豹子头林冲,因这高太尉那厮安不得好人,把他寻事刺配沧州,那里又犯了事,如今也新到这里。却才制使要上东京勾当,不是王伦纠合制使,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杨志答道:“重蒙众头领如此带携,只是洒家有个亲眷,现在东京居住。前者官事连累了他,不曾酬谢得。今日欲要投那里走一遭,望众头领还了洒家行李;如不肯还,杨志空手也去了。”

14、王伦笑道:“既是制使不肯在此,如何敢勒逼入伙?且请宽心住一宵,明日早行。”次日早起来,又置酒与杨志送行。一齐都送下山来,到路口与杨志作别。杨志出了大路,寻个庄家挑了担子,发付小喽罗自回山寨。不数日,来到东京。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杨

15、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有少量删改与段落调整)12.从第二段王伦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王伦_的性格特征。(3分)13.第四段杨志的心理活动描写表明他拒绝王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20 分)开机关机叶延滨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开机,我专注于在电脑上写字,收发邮件,这是我的工作。我不微博也不微信,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