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75293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2分)(一)课内文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夹B.惑而不从师 惑:有了疑惑C.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镂空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泣孤舟之嫠妇D.望西山,始指异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而未知西山之怪特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2、其皆出于此乎D.无以至千里 作师说以贻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而今安在哉 (4)凌万顷之茫然(5)不拘于时 (6)月出于东山之上 (7)不吾知也 (8)句读之不知A.(1)(3)/(2)(6)/(4)(8)/(5)(7)B.(1)(4)/(2)(6)/(3)(7)(8)/(5)C.(1)(4)/(2)(5)/(3)(7)/(6)(8)D.(1)(8)/(2)(6)/(

3、3)(4)(7)/(5)6.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这不是曹操使周瑜受困的地方吗?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译文:所以弟子不会比不上老师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关于借助外物的帮助罢了。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译文:孔子深深叹息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二)语法知识7.下列各组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丰腴 驯服 惬意 渔樵B.非常 大概 全部 按照C.桂棹 涟漪 江陵 汉赋D.关注 迸发 遨游 壬戌8.下列各句的句子主干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石圪节公社在双水村搞农田基建大会战以来,学

4、校教室就成了外村民工晚上住宿的地方。B.领导、老师、学生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青年团的任务等待规定的文章。C.这期黑板报,文字优美,图片新颖。D.荀子的劝学(节选),开宗明义摆出全文的观点“学不可以已”。9.从结构类型上,下列各组短语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仰望星空 星斗满天 圆圆的月亮 想北平B.生气勃勃 青出于蓝 安步当车 神采奕奕C.丁香一样的姑娘 多么遥远 青年时代 认真学习D.雄伟壮丽 勤学好问 不学无术 危言危行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2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

5、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

6、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自

7、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分裂。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B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C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D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8、一项是(3分)A“记注”、“知制诰”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B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C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D“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汉朝正式成制,以后历代都沿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苏轼被

9、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13.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5分)(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分)(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1),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

10、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2)金疮药。【注释】(1)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白天可以做饭,夜间用来打更。(2)合,这里作配药解,金疮,刀箭等武器所造成的伤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C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D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

11、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豪情。E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15.本诗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1) , 。 , 。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3)师说一文中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

12、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4分) 谁在仰望星空 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

13、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入夜,月

14、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于是,“天问”连连,上下求索。求索产生了四种结果,四种走向:科学(天文历算)、宗教(

15、包括巫卜)、文学(神话传说)、哲学(宇宙观)。最早的时间刻度月、日、星期,你看,都是据星辰而来。人是世界的主体,人从哪里来呢?于是,有了上帝,有了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有了亚当夏娃的故事,女娲伏羲的故事。先哲们开始“究天人之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无极之外,复无无极”(庄子),“三千大千世界”(释迦牟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先哲,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期,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却仰望同一个星空,同一个日月,思考同一类问题。人类史是一部进步史。“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踏上了月球。但同时,我们再赏月时,脑海里已没有了广寒宫、桂花树、小白兔以及那寂寞的美女嫦娥,只是用高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