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431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课件资料讲解(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第一章基础知识 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12.25 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教育部颁布考试大纲 标准制定了三个子标准: 意识与态度 教学人员标准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A、公平利用教学实施的前提 B、有效使用-教育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目的 社会责任C、健康使用教学实施的保障 D、规范使用技术应用的必备条件 管理人员标准 技术人员标准,培训原则: “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 模块1:开始培训的准备 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3

2、:教学媒体的选择 模块4、5、6: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 模块7: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8: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 模块9: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模块10:培训的总结与提高,考试大纲的总体结构 1、简介 2、总体要求 3、考试内容 4、附录 样卷及参考答案 标准中教学人员的子标准,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及理论 基本知识 教育技术应用意义 教案设计流程 教案设计 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 资源准备 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 教学实施教学设施的使用 教学中的交流 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模块由两部分组

3、成 内容广度,即考试范围 了解 要求深度,考试要求理解(转换、解释、 推断、预测) 运用,一、基本知识 1、基本概念及理论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 2、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二、教案设计 需求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案设计教学策略初步选择 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评价方案制定 电子教案的特点、结构及 制作工具 电子教案设计与制作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 子教案,三、资源准备,资源准备基础知识: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常见数字教学资源格式 数字教学资源获取与存放:获取与存储和组织管理 教学演示课件制作:教学演示课件及制作,四、教学实施,教学过程基本环节 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信

4、息呈现 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教学设施的使用 常用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对教学交流的认识 教学中的交流 交流工具的使用,硬件: 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网络、 投影、幻灯等 软件: Word、WPS文字、Power Point、WPS演示、 Windows Media、Player、IE等。 电子邮件 交流工具 QQ邮箱 Word、WPS文字等,五、教学评价 功能和类型 教学评价基础知识 教学评价的内容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评价:,过程和结果(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组内评价、学习过

5、程记录等) 工具:(Excel、WPS表格等) 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考试科目:19科 小学:7科 中学:12科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 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无通用技术) 例:序号16,科目编号T209 中学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高中:高中历史),试卷结构和题型分析 一、结构 基础知识6分、教学设计30分、资源准 备27分、教学实施20分、教学评价17分 总题量:30题,考试时间120分钟,二、题型,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配对题、视听分析题、操作题等,加为核心题型。,教案PPTOffi

6、ce软件 纸质作业实物投影仪 DVD光盘DVD播放机 磁带听力材料录音机 知道:,空格,双引号;或等特定的含义,操作题: 电子教案制作:(Word、WPS文字),上网搜 索信息,数字资源管理 演示课件制作:(Power Point或WPS演示),IE 浏览器使用,IE界面上收发电子 邮件,数据统计(Excel或WPS 表格),第二章教育技术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定义,本质:为了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目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教育技术 内容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 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有形技术 (依托)传统媒体 教育技术 现代媒体 无形技术(灵魂):观念形态,教学技

7、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的一类技术。, 数字音像技术 卫星电视广播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

8、落到实处。,信息技术:辅助与渗透,促进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工具。 促进正面影响,遏制负面影响。,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一、教学设计,1、概念: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2、过程: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等要素和步骤。,教学策略制定:它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

9、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生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非投影视觉媒体(印刷材料、图画、图示 材料、模型和实物等) 投影视觉媒体(幻灯机、投影机等) 听觉媒体(收音机、录音机、电唱机等) 视听觉媒体(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等) 综合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通道,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策略安排教学顺序 呈现教学内容 使用教学媒体 教学传递策略教学方法 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用 教学管理策略,将

10、以上两者协调起来,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包括时间安排与组织、教学资源分配等。,教学策略,第三节三种学习理论,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运用任何教育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三种学习理论:差异在于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建构主义对学习达成的共识:,认知结构论(建构主义与之传承) 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与之对立),以学习者

11、为中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的情境的创设。 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第四节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素质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技术的意义与原则,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实施现代教育与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优化教学过

12、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活动,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二、内容,(一)需求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特征进行认真分析是实现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基础 智力因素认知能力 认知的起点和关键 认知结构 非智力因素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调动其兴 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学习更加有效)

13、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技能 认知心理特点、个性心理特征等,忌:忽视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 又要调动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2、教学的环境条件分析 硬件:DVD播放机、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仪、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等。,(二)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内容的组织 1、教学目标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描述,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学习者) 目标编写尽可能明确、具体 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尽可能体现学习者的差异,三点注意,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归类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分析方法

14、,重点:教学内容的核心,它是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难点: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4、教学重难点提炼,5、对教学序列进行合理安排,(三)常见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教学活动的排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相互作用中。 教学活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讲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为达教学目标,由教学原则指导,教与 学两者相辅相成。每一种

15、方法策略都有 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场合。 教学模式:是指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教学策略: 1、随机进入式策略 2、抛锚式策略 3、先行组织者策略 4、支架式策略(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1、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 2、媒体(教学): 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 用于教与学的活动。 3、教学媒体选择: A、确定媒体使用目标 B、选择媒体的类型 C、选择媒体的内容,(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在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然后确定媒体的类型,最后选定媒体的内容。,(五)面向教与学的教学评价,对师生教与学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

16、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它具有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学生评价数据的收集:平时作业、测验、考试、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调查问卷等。 教师的评价:教学评价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教师间的交流讨 论。) 新课堂:每位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 评议,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第四章教学媒体的利用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媒体和资源是手段,教学是目标。,第一节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一、电子教案的特点、基本结构和制作工具 1、基本结构就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要素,如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与工具。 2、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WPS文字。,3、主要知识点 新建与保存电子教案 新建、打开、保存(当前位置或不同路径下) 电子教案编辑 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