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37575280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二、三、四章分别学习了大气、水、地貌等相关内容。而本节重在向学生揭示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看书自学、讨论。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情感

2、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砍伐森林的图片,思考乱砍乱伐会出现什么后果?【设计意图】用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引入,实用性强,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讲授新课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说一说:根据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说图中都反映了哪些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思考: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相互

3、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思考学科素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动探究:根据课本P86图5-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探究: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地理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1、大气、水、生物、土壤等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经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又经过大气降水补给给土壤。3、太阳能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化

4、学能储存在体内,一部分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植物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二、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产生新功能阅读思考: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案例分析: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明显。当食物与水源充足,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其生长发育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减。但没藏羚羊数量

5、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相对充足,在寒潮低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因此,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1、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哪些?2、请分析藏羚羊减少的原因?3、藏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各自然要素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理解。1、高原地形、寒冷的气候、含盐的土壤、充沛的水源等。2、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猎杀。3、藏羚羊在长期的生存中适应了可可西里严酷的自然环境。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可可西里自然环境各要

6、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从而使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是平衡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思考:根据黄土高原地貌图分析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2、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是怎样的?3、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从黄土高原景观图及课本中提炼信息,完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流程图,可锻炼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的理解。1、黄土高原地区。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定区域内,生物、土壤、水文、地形、气候、岩石等要素的演化不是各自单独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统一演化的。水土流失

7、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活动探究:看湖泊演化图: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请分析在该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湖泊的演化图,分析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水文: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案例分析:根据东北地区的一组景观变化图,试以东北森林变化为例,说明单个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整体变化的影响?【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材料和知识基础后,让学生自主运用知识和发挥想象,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东北森林砍伐导致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恶性变化。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总结,师补充,最终构成思维导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思维导图呈现,使知识更加的清晰明了。教学反思略。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