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526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材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绵阳市委党校 王显强 2007年9月 Email: ,quality of care,2,一、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二)、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三)、人口、经济与环境理想的协调发展目标 二、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政策 (二)、经济发展面对人口与环境的二难选择 (三)、环境保护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要求 思考讨论题目: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和环境的关系,quality of care,3,一、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新一代中央领导寻求新的发展思路,04

2、年2月在省部级领导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温家宝总理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 紧接着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quality of care,4,都标志着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发展经济为中心转变成经济社会协调平衡发展的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性原因是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转变引起的。 三中全会到2004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是贫穷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因此集中精力快速发展经济是一切之核心。,quality of care,6,(二)、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1、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以人为本,两者关系核心是人。 (1)、适当的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要想经济持续

3、增长,没有人口增长是难以实现的 (2)、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还是满足人的需要,quality of care,7,(3)、从数量讲,人口的规模必须与相应的经济规模相一致,过多过少都对经济发展不利;从质量讲,人口素质的结构层次必须与经济结构层次一致,过分偏离也不利于经济正常发展。,8,2、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通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来,所以主要体现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 (1)、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和约束,否则就会破坏人居自然环境。 (2)、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的制约,必须利用优势资源,quality of care,9,(3)、经济发展初期可能一定程度适度的破坏自

4、然环境,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创造更好的自然环境以满足人居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三)、人口、经济与环境理想的协调发展目标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要求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0,1、实现以人为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城市与乡村统筹协调发展 3、实现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 4、最终实现人口、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平衡协调的发展关系,11,二、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政策 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

5、称决定或者22号文件。他是指导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quality of care,12,决定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还进一步指出: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quality of care,13,决定还指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因此要求必须长期坚持

6、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因此今天我主要围绕决定讲五个方面的问题。,quality of care,14,1、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从总量讲:我国06年人口总量是13。2亿。而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 。 从生育水平来讲:目前生育率为1.8,1.8的生育率是最佳生育率, 而世界更替水平是2.1,我国大大低于更替水平已经跨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quality of care,15,解决人口总量与资源的协调关系 资源大国 世界第三 占世界7% 超级人口大国 世界第一 占世界21% 中国人均资源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3,而中国

7、的GDP中至少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来实现的。 所以温家宝总理说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一个小问题乘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用除法,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字。,quality of care,16,解决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压力沉重,虽然我国GDP占世界第4,但人均GDP水平却排世界100位以后。 还有2000万人均纯收入在668元以下,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66892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5000万。,quality of care,17,2、大力提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提高人口素质分2个方面讲:一个就是人口身体、思想和

8、修养素质,另一个就是人口技能素质。 人口素质问题涉及到教育、卫生、防疫、保健等,核心是教育和教育的环境。 这里我着重讲人口技能素质和经济结构的匹配问题。,quality of care,18,一定的经济结构必须和一定的人口结构相匹配。 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如果二者不匹配,经济发展就不平衡。 那种理想人人都博士,和经济都是高新技术产业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大国。 产业结构要优化合理,必须多种高低级的产业结构搭配,人才的匹配也需要水平高低、性别、年龄相搭配。 匹配的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quality of care,19,3、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在8月份开幕的中国计划生育

9、协会全国省级会长座谈会上,中国计生协会会长姜春云说,我国新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日趋升高,全国已达119(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至107),严重偏离了正常范围。目前全国处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800万人,预计到2020年,20岁至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将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影响。,quality of care,20,4、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近20年来,我国人口迁移无论数量、流动的地域范围、流动的持续时间都是空前的。 人口流动激活了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5统计,居住城镇的人口5.6亿

10、,占总人口43%,居住在乡村7.5亿,占总人口57%。未来20年实现小康水平城镇人口要占70%,预计每年农村转移到城镇1000万以上。,quality of care,21,在中国这个二元社会,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涌入城镇,对城镇相配套的公益设施、教育、卫生、防疫以及城市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在人口流出地,大量的“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也成为当地农村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我们西部地区,现在基本上成为“大后方”了,者为我们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quality of care,22,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也是我国日益尖锐的人口问题。 99年

11、我国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即60岁以上超过总人口10%,06年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1.03%,quality of care,23,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quality of care,24,(二)、经济发展面对人口与环境的二难选择 在面对人口与环境压力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又快又好转变成又好又快的发展。 1、人口问题迫使我们加速经济发展,但我国经济在超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可能适得其反。,quality of care,2

12、5,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口红利期 生育率下降导致我国1990年2033年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比低,这是人口年龄结构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时期,被称人口红利期。,quality of care,26,这个时期由于劳动年龄人口量大、比重大就业压力就大,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等,都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是得益于人口红利期。 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其他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事业、公益事业、城乡一体化、老龄化问题、贫困化问题、环境问题等。 因此人口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quality of care,27,2、经济发展的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式、掠夺式、破坏式的发展基本是免不了的,这种模式对资源需求量极大,对环境破坏力极强。 这种模式发展经济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必须转换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如何最小代价的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就非常重要了。,quality of care,28,(三)、环境保护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定的地域空间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人口的增长必须在环境资源的承受力范围内。 随着经济的富裕程度居民对良好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居住生活环境为代价。 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成为必然选择。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