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57059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摘要:信念本应帮我们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而局限性信念则妨碍学生成功快乐的成长。班主任是学生迷途中的领路人,有责任和义务去提醒、改变妨碍学生成长的局限性信念。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是一套有用的突破局限性信念的工具,能帮助班主任更好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迈向“自我实现” 。关键词:信念 局限 技巧 突破 实现一、 信念与局限性信念(一) 信念是我们认为的“事情应该是怎样的” ,是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主观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的理由,是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逻辑。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是等于真理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信念也就成了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

2、。所以,许多人认为信念是绝对的。(二) 没有任何信念在所有的情况里都绝对有效。任何会减少一个人生存的机会、减少有更好明天的可能性的信念,都是妨碍成长的信念,即局限性信念。使自己失去学习机会,因而不能有所提升的信念。例如:“他(班主任或课任老师)那里会有什么好主意!” “他有什么了不起,竟敢对我提出意见!”“这样做不会有用。 ”“我爸妈,就那水平!”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滞不前的信念。例如:“我的成绩还可以,那么多人都排在我后面。 ”“今天已经这么辛苦,哪有时间去想明天的事。 ”“我没有信心!” 减少自己拥有的选择,限制本人能力发挥的信念。例如:“我不敢参加化学竞赛。 ”“我是学生,不敢给班主任提出

3、意见。 ”“我不敢尝试,我怕失败。 ”把责任交给其他的人、事、物,因而自己无能为力。例如:“畸形的高考,我为什么要参加?” “是爸妈让我读高中的,读书真没意思!”维持自己一个“没有资格”身份的信念。例如:“我生来就笨,学习是搞不好的。 ”“我只能考一个一般的大学,我家里人都如此。 ”“我没有目标,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信念本应是帮助我们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工具,而局限性信念则妨碍学生成功快乐的成长。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不良经验之后反省,明白了问题所在而改变自己的信念,他以后便能够有更好的人生;如果他坚持没有效果的信念而只是不断地埋怨别人、埋怨坏境,他便会使自己陷入困扰之中。可学生生活经验、能力水

4、平受限常常是“当局者迷” ,因此作为“旁观者清”的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去提醒、改变妨碍学生成长的局限性信念。二、 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一)定框法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因信念系统的不同对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定框的作用,这就应了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事情没有什么不同,是思想使其两样。 ”第一部分:先想一件使你有点困扰的事(比如班主任工作的困扰) ,然后在心里回答下面的问题:“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会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我哪个方面受困?”2“因为这个问题,我那些想做的事情都不能做了?”“是谁令我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使我最感辛苦的是什么时候?”考虑过你的回答后,注意一下你此刻内心的感受。第二部分:

5、你仍然想着同一件事,在心里回答下面的问题:“我想有怎样的解决?”“最快的解决可以在什么时候出现?”“我会凭什么知道事情已经解决了?”“当这事解决后,我的人生那些事情也会得到更好的处理?”“我拥有些什么能力对这件事会有帮助?”“我可以开始做些什么,好使这件事早日有所解决?”想想你的回答,注意一下你此刻内心的感受。第一部分的问题属于埋怨的框架,它们都把焦点集中在问题上,因而使我们的思路停留在局限和无奈里。而第二部分属于解决的框架,它关注成果和行动,使我们在同样的事情中保持一份正面的心态和力量,容易做出突破,而每次的突破都会增加我们的力量,使得下一个问题更好的解决。定框法的作用是把自己以及学生的思想

6、状态带向问题改善的可能性,同时让自己以及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已经自备。班主任常把解决问题的框架运用到学生身上,那么解决学生的问题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例如学生找老师谈心:“老师,我的学习太差,真没办法!” “老师,我的数学成绩很难提高。 ”这时班主任用解决的框架和他谈心,让他调动内在的力量,用正面的心态和力量面对,关注成果和行动,再适时定目标、定计划。(二) 、破框法很多班主任觉得学生不好教,工作不好做,班级管理事事不如意;学生常认为老师不理解他们,家长不理解他们。无效的行为增加了无力感,而这些行为模式受控于根深蒂固的局限性的信念。这些没有效果,需要改变的信念,也就是日常口边挂着

7、的思想框架。老师学生们的困扰,常来自三个妨碍性的思想框架“应该如此” 、 “托付心态”和“没有办法” 。这三个思想框架之间是有关联的,往往也会一并出现,最妨碍学生我们找到突破。1、 “应该如此”就是“事情理应如我所认为的发生” 。可是,人生有多少可能性呢?应该怎样发生又是谁能定义得了的呢?譬如:“我再三强调不要迟到,学生应该听话呀!” “我如此卖力的上课,学生为什么不听课?” “他们应该服从班主任的管教!” “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应该知道努力!” “老师就应该没错,就应该理解学生。 “应该如此”在师生头脑里盘旋,影响了教学效果,互相抱怨,互相指责,互相推诿。人生没有“应该如此” , “事情

8、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再想办法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制造给自己成功解决问题的机会才是重要的。 ”2、 “托付心态”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 “老师好,我就对学习有兴趣!”把自身兴趣的培养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是典型的“托付心态” 。这种心态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而且认为理所当然。例如“只有得到朋友(同学)的认可,我觉得生活才有意思。 ”“以后的路,爸妈会给我安排的。 ”“托付心态的来由是自我价值不足,自我价值不足便需要外面的补足和别人的3迁就,得不到这些,我们的负面情绪便会出现。 ”埋怨老师不好,责怪同学不理解,抱怨父母不能干,其实每个人都

9、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乐也只可以由自己找到。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中应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不断强化自己本人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3、 “没有办法”的心态是一份导致无法突破的执着。因为这里的办法不是指一个方法,而是指一个人至今已知已做之外的所有方法。班主任常听学生说:“老师,我英语太差,没办法了。 ”“老师,我物理听不懂,不知该怎么办? ”也常听班主任抱怨: “我都拿学生没办法了!” “我天天强调纪律,可学生就是不听!”你不难见到一些人固执于某种行为或处事模式而同时又对效果不满。这些人容易把责任推给他人或世上任何事物。

10、其实突破是有可能的,但是首先要相信这个可能性,接着是坚持一个灵活的态度有效果坚持,没效果改变一个新方法。要相信“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三) 、换框法1、意义换框法就是找出一个负面经验中的正面意义。 “它的概念基础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只是人为加上的。所以一件事情可以有其他的意义,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 ”意义换框法对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为有效。例如:“因为老师换了,所以我觉得学习没趣。 ”换框的方法是把句中的“果(学习没兴趣) ”改为它的相反词,再把句首的“因为”二字改到最后,成为:“老师换了,所以我学习更有兴趣,因为”然后

11、反复地思考如何能把句子写完,要求至少有六个不同的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够接受的一句。比如:我更喜欢他的教学风格。他年轻有活力。他年龄大经验丰富。我想得到他的认可。我希望把这一科学得更好。学得好,分数高,竞争力强。他更有耐心。证明我有能力学好这一科。证明我的适应能力很强。我要证明换老师不能影响我的学习。我要证明换老师不能控制我的情绪。使他喜欢我。挑选一条你觉得最好的,然后把整句反复地念数遍。现在,你再念念本来的句子:“因为老师换了,所以我觉得学习没趣!”你内心的感觉有怎样的不同?本来的一句和后来的一句,哪句你觉得更舒服一点?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止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找出最能帮助自己的意义,便可以把事

12、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2、二者兼得法二者兼得法其实也属于意义换框法,只不过因为容易运用和经常有运用的4机会,故把它抽出独立介绍。很多情况,表面看来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持着这个信念便会感到困扰,因为我们二者难选其一。我们可以提醒自己:“坚持二者兼得对我有好处!”从而把自己的思想带向实现兼得的可能性。班主任和学生都可试用“假若二者可以兼得,我可以怎样做才能实现?”的态度去思考一些可能性,每一条都找出三个方法。班主任说:“我上班这么忙,哪有时间去学习?”学生说:“又要学习好,又要搞特长,很难。 ”“为了学习,我只有不玩。 ”“和这个老师的关系不好,我的成绩怎么

13、会提高!”这些思想困扰都可以用该方法解决。当然,人生里不能要求凡事都可以二者兼得,尤其是不符合“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 ”概念的事情。但是在一些困扰无法突破的情况里,考虑二者兼得的可能性,是对事情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选择。3、环境换框法对一些因为自己某些特点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内心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的学生最为有效。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环境里其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更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对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因而改变了有关的信念。做法是说出至少三个例外,但先要把句子由负面词语转为正面词语:“我不聪明,竞争力不强。 ”“我不聪明,在什么环境里比别人更有

14、优势?”“我不漂亮,大家都讨厌我!”“我不漂亮,在什么环境里大家都会喜欢我?”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及模式,总是源于他的信念,因此改变他的信念是改变这个人的人生观和行为的最有效方法。班主任引导学生走出局限性信念,调动学生的潜能,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三、 迈向“自我实现”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亦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系统的冲突。尤其是个人局限性信念影响学生是成长、发展。作为班主任,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协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可以削弱局限性信念对成长的影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使人生丰富的发展,最终使其迈向“自我实现” 。2011、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