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56335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四次检测试卷12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检测高三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满分 90 分。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2、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成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 C.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5.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同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 ”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6. 梁启超说:“我国 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

3、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 、19121913、1914-1918 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 后应是A4.6 B.3 个 C. 2.5 个 D. 0.55 个81929 年 5 月 4 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9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

4、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慢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C. 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 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2 -11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2西汉“

5、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

6、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1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15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1617 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 “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

7、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17有历史学家说:“在 1870 年以后大约 40 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8、”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19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 -20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 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

9、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21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22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23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

10、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24图 1 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图 l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2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61958 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

11、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4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27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 “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 “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8.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文中的

12、”这个原理“是A 日心说 B 相对论 C 量子假说 D 万有引力定律29.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 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 十月革命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0.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 罗斯福在没有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B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二、非选择题:满分 30 分。共 4 题。3

13、1(10 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 资的最大界限 问题。在我 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 锐化,已 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 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 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 也不能用 “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 年 9 月)【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 们当然可以用比 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

14、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 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 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 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 发展工业 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 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 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 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工业化和党内的右倾(1928 年 11 月)【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 须优先发展生产资 料的生产, 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