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56315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一至六单元)一选择题(共 56 分,每题 2 分。 )1历史课中,几位学生讨论到商代与周代的一些问题,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甲:“商与周在王位继承上很不相同,商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位;周是嫡长子不在,则由庶长子继位。 ”乙:“商代迁徙频繁,表示他们还是游牧社会;周代海外贸易发达,已进入商业社会。 ”丙:“甲骨文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提供我们对周人生活的认识。 ”丁:“商人迷信鬼神:周人遵守礼法。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2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

2、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3.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 ,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4.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图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书法篆刻艺术 民族关系 冶金铸造水平A B C D5.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 308 厘米、宽 26

3、7 厘米、厚 4 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 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6.图是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康熙帝7.图 7 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应当出现在( )A.秦朝 B.西汉 C.唐代 D.宋代8.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图 6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

4、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9.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A B C D10.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A独裁政治 B官僚政治 C分权政治 D贵族政治11.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康熙年

5、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2.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

6、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13.仔细观察图 8 所示邮票,判断它的发行日期最可能是( )A.1931 年 B.1936 年 C.1938 年 D.1946 年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太原会战 百团大战 徐州会战 枣宜会战 A B C D 14.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 (右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 ) A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B所使用的“庚戌年”为公元 1910 年C属于直接史料,对研究有较高的价值D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不断扩

7、大的史实15.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6.19 世纪末 2O 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学习西方制度,变法郇虽成为一股强大的利:会思潮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 B. C. D.17.“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8、” ,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中国共产党诞生C新文化运动兴起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18.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根据图 9 判断这个告示的内容可能是( )A南京国民政府拉壮丁的告示B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告示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告示D中华民国成立的的告示19.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网之感。这是因为( )A古希腊文

9、化遗产保夺完好无损 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20.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为治原则的是( )十将军委员会 公民大会 五百人会议 陪审法庭A. B. C. D.21.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22.公元前 509 年到公元前 3 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23.有学者认为,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10、(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2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25.1762 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 45 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

11、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 “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A B C D26.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 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 ,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 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 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 ,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 ”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

12、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27.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 个黑人折合 3 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28.下列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 B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C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 D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按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其中对于帝国议会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代表由普选产

13、生,但作用很小B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帝国的最高机构C其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对帝国皇帝负责D帝国内阁的产生须经帝国议会同意二材料题(第 29 题 26 分。第 30 题 18 分)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 5察举制 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 (1901 年)(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 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8 分)(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8 分)30.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