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0128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5世纪中期,为我国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的是()A鲜卑族建立政权B拓跋珪重建代国C北魏迁都平城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解析:选D。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前,北魏社会不稳定,处于迁徙与战乱中。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摆脱社会危机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改革是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为了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下列评论中,不符合北魏均田令的是()A均田制

2、促进了荒地的开垦B农民未能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C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D土地占有不均的情况仍然存在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所学知识A、C、D三项均属于北魏实行均田令的效果,农民获得部分的好处,故B项不正确。(2012武汉高二模块测试)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B迁都洛阳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D改革鲜卑旧俗解析:选A。生产关系主要指土地归谁所有,土地产品如何分配,从这一内涵思考,只有A项与此一致,故选A。(2012扬州高二测试)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革除旧俗的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A BC D解析:选A。“革旧俗”的对立

3、面即从哪些方面学习汉族习俗,结合所学可知选A。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C冯太后的影响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解析:选D。改革的主要目的应从推行者的阶级属性方面思考,作为最高统治者,巩固统治则是最根本的目的,故选D。(2012宁波学业水平检测)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整顿吏治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学习汉族先进文化A BC D解析:选B。关键是弄清“封建化”的含义。“封建化”主要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汉化,其中生产方式的汉化又是农业化的过程。据所学知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明显

4、符合题意;“颁布均田令”促进了农业化;“迁都洛阳”虽不是具体汉化措施,但体现了政治中心南移,对鲜卑族封建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符合题意。“整顿吏治”不含有封建化的含义。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A缓和民族矛盾 B发展经济C巩固封建统治 D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析:选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角度上看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在洛阳建立孔子庙B起用儒家人士C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D大力提倡佛教解析:选D。佛教当时并非先进汉文化的内容。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

5、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士族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孝文帝通过与汉族士族联姻的方式,把汉族士族与鲜卑贵族的政治命运联系在一起,巩固了与汉族士族的联系。(2012菏泽高二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权威B汉族科技和文化是先进的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解析:选B。“汉化”的实质是先进文明同化少数民族落后文化的过程,从这一视角分析,答案为B。下列关于北魏均

6、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使商品经济获得高度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解析:选A。A项“纳绢代役”是隋唐时期的措施;北魏时期,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唐朝实施两税法时,均田制已无法实施。把鲜卑族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措施是()A讲汉话 B改汉姓C通婚姻 D改籍贯解析:选C。题目的限定语是“紧密”连在一起,A、B、D三项尽管也会加强两族联系,但“联姻”更紧密。(2012枣庄高二月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解析:选C。此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7、历史影响。阅读题干抓住“迁都洛阳后”“汉化”,即时间和题眼即可。(2011徐州高二测试)北魏孝文帝曾大力兴办太学,广招生员,教授儒家经典。这一措施的最重大影响是()A有利于儒学的进一步发扬光大B促进了我国北方地区文化发展C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D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解析:选D。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和理解,关键是明确北魏加速政权封建化的措施。尊儒崇经和兴办学校是鲜卑族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重要表现,从而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不符合“最重大影响”的要求,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二、非选择题(16、17题各20分,共40分)(

8、2012南昌高二模块测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2: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材料3: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

9、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与此同时,后代皇帝封爵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纳税农民的土地数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期,整个“均田制”明显地陷于崩溃。材料4: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处?(5分)(2)依据材料3,分析均田制崩溃的具体原因?(10分)(3)依据材料4,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5分)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2)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人多地少、土地分配不足的现象,大量土地日益成为永业田,归私人所有,加上皇帝赏赐土

10、地增多,使得政府可供分配的土地总量不断减少。(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穷者望绝廛(房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身亡,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授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2:(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不收,未为大损。材料3: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材料4:正光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

11、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魏书请回答: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况,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20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及评析历史观点的能力。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可从材料1中得出,材料2、3讲的是均田制的实施效果;材料4所述是北魏后期政府加重对农民剥削的情况。通过分析四则材料,正确认识北魏衰落的原因。答案:(1)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稳定北魏统治,孝文帝下令均田,以农为本。(2)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3)北魏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致使阶级矛盾尖锐。(4)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孝文帝崇尚文治,消灭雄武之风所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