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45579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庄高级中学历史试卷2004.10.11第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1分封制实行初期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但后期却造成分裂割据,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战争 B奴隶平民起义 C周王室的衰败 D生产力的提高2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秦汉时期的是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地动仪 大衍历A B C D3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A统一的社会环境B频繁的对外交流C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D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4唐太宗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

2、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太宗牢记隋亡教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 B唐太宗统治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依然沉重 C唐太宗统治时期疆域辽阔、交通便利 D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物产丰富5下列经济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扬一益二” 编户齐民租庸调制 均田制 A B C D6宋太祖、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废除原来的行政区划 C建立新制度,分散地方官权限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7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敦煌和安息 B、长安和安息 C、敦煌和大秦 D、长安和大秦8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 A商品

3、经济的发展 B实行“一条鞭法”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出现雇佣关系9. 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起来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破坏活动C中央开始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0下列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为主的是 A水浒传B红楼梦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11. 清朝雍正帝说:“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强调要“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下列对这一政策的评议,不正确的是顺应了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女真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ABCD12

4、以下对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C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 D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3“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昂。” 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城镇人口的增长 B、手工业的发达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商业城市的繁荣14最早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的是 A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附件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15善师四夷,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姚莹康輶纪行B魏源海国图志C徐继畲瀛环志略D洪仁玕 资政新篇16开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

5、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17天朝田亩制度与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相比,其共同之处是 A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制定土地国有政策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摧毁小农经济18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 B 太平天国领导者的理论水平所决定C农民阶级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地位所决定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所决定19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 B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C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化20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南京 B

6、九江 C汉口 D重庆21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张之洞大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是 A用“中体西用”抵制维新 B鼓励维新改良 C从政治上为洋务运动鼓气 D宣传保皇抵制革命2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 革命采用暴力斗争手段革命有了指导思想 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拥护A B C D2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4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D

7、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25将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相比,正确的表述是 A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都改变了国家的政体C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D变革社会的方式基本相同26世纪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原因在于列强侵略战争的刺激 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 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 慈禧太后的支持 27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其目的是 A.扩大税源,摆脱财政危机 B解决洋务派企业在资金、原料方面的困难C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抵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28.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鸦片战争后新思潮29. 日本政府在“二十一条”中指出“中国

8、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于他国”的真实目的是A.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B.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C.欺骗国际舆论 D.维护在华既得侵略权益30. 促成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因素是 丧权辱国条约的签定 尊孔复古逆流的泛起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推动31、右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岛屿一台湾,在中法战争中和甲午中日战争后,法国、日本先后都侵略过该岛。其进攻的主方位大致是 A、乙、丁 B、甲、乙 C、乙、丙 D、甲、丙31、清朝在200年间先后设立了台湾府和台湾行省表明清政府力图 A、密切两岸关系 B、加强海防力量 C、开发台湾资源 D、提高台湾行政地位33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

9、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人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35.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实业救国成为 当时中国的社会思潮之一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资产阶级革命为之创造了有利条件36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

10、民主政治D民主和共和37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38.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引进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资金人员设备 ABCD39.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同时又包含着隐患,产生隐患的根源主要是 A.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B.缺乏先进的经济基础、科学的政治理论C.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伤亡惨重40. 近代史上,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是: A洋

11、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第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其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则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之乏,则青苗之行矣。材料二 (苏轼说)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材料三 (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邓广铭王安石回答:(1)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的是什么人?(2分)(2)根据材料二,可见苏轼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2分)(3)综合以上材料,可见王安石与苏轼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2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4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材料二 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