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32946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XX大学XX学院 XX品味边城之美,沐浴人性光辉XX大学XX学院 XX摘要:品读边城犹如身临其境在一幅浓郁的湘西风景画作之中,顿感“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与恬适。从立体角度品味边城之美能够将自然美、社会美与人性美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谈人性的现象。本文将通过分析边城中自然风景、社会风气和人物性格特点三个方面把握作家沈从文对人性美的理想与追求,赋予边城中人性光辉以全面的阐释。关键词:边城立体分析、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理想追求一、 从立体角度品味边城之美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可谓是享誉内外。该作品以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

2、景,以女主人公翠翠与男主人公傩送之间纯洁甜美爱情故事为主线,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描绘了远离城市喧嚣的风土人情,以优美、古朴、灵动的文字塑造了众多心灵纯净、人性善良的人物形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人而言,他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这是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所以感悟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美,抒发对人的本性的赞美之情亦需要秉持着人的根本属性之原则,所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边城所表现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1、 自然描写凸显人性美若将边城比作是一首抒情的小诗,那静谧祥和的小镇月夜、那葳蕤丛生的层峦叠嶂、那水边摇曳的破旧渡船必定是这首诗歌的典型意象。若将边城比作是

3、一支悠扬的赞歌,那交替鸣叫的竹簧鸟雀、那笔直矗立的茶峒白塔、那洒满余晖的小城人家必定是这支赞曲的精彩旋律。沈从文曾经说过“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而这个“希腊小庙”是承纳人性美载体,打造人性美的前提就是使这个“希腊小庙”能够给人一种宁静清远之感,假如这个“希腊小庙”充满了肮脏与丑陋,那何以保证这其中的人性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呢?例如文中对景物有如下描写:“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作者运用略带伤感的古朴淡然的笔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桃花源,没有

4、色彩斑斓的宏大场景,没有气势磅礴的华丽辞藻,但就是这清清淡淡、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触动着读者享受平凡之美的神经,让读者沉浸于宁谧恬静的梦境。一方面,自然景物的描写交代了文章的地理环境背景,带着读者走进远离喧嚣浮华的城市生活的湘西世界,带着读者踏入率真清新的自然风景中,在这样充满美的梦境中去体会旖旎秀丽的风景、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的光辉人性。另一方面,该文的自然描写对主人公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起到了烘托作用,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凸显人物性格。例如作者行文到最后,“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将寒冷的冬、柔和的夜

5、与期待的梦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翠翠追逐爱情的勇气与信念,让人对那段纯洁朦胧的爱情久久不能忘怀。2、 社会和谐烘托人性美作者将文章取名“边城”似乎在向我们传达一种信息:“边城”对于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仅是翠翠和傩送的故事更是边城的故事,更是在边城所特有的文化下催生出来的故事。是边城的风土人情给予这个故事以生机,是边城的社会文化赋予这个故事以活力。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老船夫任劳任怨为过往乡亲摆渡并且从不接受路人的报酬和馈赠,倘使推脱不了“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乐

6、善好施的掌水码头顺顺平易近人,从来都是热情好客,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架势,慷慨洒脱以致“故凡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兵士们从来不会打扰小镇居民的生活,他们仿佛根本不存在,足见“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有谁不歆羡、不向往这样民风淳朴、乡邻互爱、官民和睦的社会呢?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作者还强调边城中妓女的诚实守信和对爱情的忠实。吊脚楼上那些妇人虽然从事着在我们看来十分肮脏的服务工作,但他们痴到无可形容的地步的真挚情感却是不可厚非的,甚至是我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

7、,在民情淳朴的环境中女人身体上的交易并不会被小镇上的乡亲们认为下流可耻或加以指责与鄙视。作者甚至用词更为激烈:“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以此将边城内与边城外的人性进行强烈的对比。若说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老聃所描绘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但却又没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与冷漠;若说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孔子所倡导的天下大同社会,但却又没有尊卑有序严格的道德标准和学以入仕的政治色彩。结合当下,我认为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在某些方面上更像是我们正在着力创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到边城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每个人都

8、能够保持良好的道德素养,这里没有压迫与剥削,这里没有冷漠与仇视,这里没有凄凉与悲惨,我们看到的边城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每个处于这种环境的个体、每个构建这种环境的个体都能够彰显其自身的社会价值,释放其自身的人性光芒。3、人物性格点缀人性美作者不惜笔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通过赋予不同人物其特有的性格来点缀人性美主题。“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的翠翠是一个典型的美丽纯朴的湘西农家女孩,虽然缺少父母之爱但是

9、在爷爷的教育培养下逐渐长大并且拥有一颗纯真朴素的心。在爷爷身边耳濡目染,她便懂得乐于助人、不贪图富贵。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天真、善良的女孩再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傩送,便在心底埋下一颗爱的种子,同时作者赋予翠翠羞涩腼腆的性格特点,以期制造小说中的矛盾。很多人认为是翠翠的羞涩腼腆造成了这部小说悲剧的结果,但在我看来这正是沈从文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翠翠的腼腆羞涩符合中国典型的农村少女形象,细腻抒情的文字将翠翠情窦初开的整个过程描写的淋漓尽致,从对爱的渴望到对爱的觉悟再到对爱的执着恰恰增强了爱情的自然之美,彰显了主人公的人性之美。“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依势凌人”的天保、傩送兄弟二

10、人同时喜欢上了翠翠,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两兄弟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勾心斗角,而是为了爱展开公平的竞争,以传统的方式唱歌来追求自己所爱的人。在爱的冲突矛盾面前我们没有看到自私无情,反而为手足之间互助互爱以及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所震撼、所感动,这种人性之美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与文章着重突出翠翠与傩送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火爆情节、没有山盟海誓的爱情宣言、没有缠绵悱恻的哀婉幽怨但为了真爱而抛弃地位、钱财的爱情之美一同涌上高潮。二、 追求理想中沐浴人性光辉边城可能只是沈从文理想的乌托邦,但即便如此,它能让阅读他的人沐浴人性的光辉,洗涤沾满尘灰的心灵。沈从文用自然风光、用民俗风情、用人性光芒抒发其“重造民族品

11、德”的豪情壮志,同时通过城市文明中堕落的丑陋的人性与乡村文明中高尚的善良的人性进行对比,褒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在文学作品中追求人生的感悟,在文学作品中希冀理想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构建和谐的社会。读罢边城,不禁让我想到前一段时间炒得火热的山楂树之恋,甚至有一些人将其评价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究其根本原因实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逐渐淡忘爱情的本质,逐渐将爱片面的当做索取的工具,逐渐将爱视为享乐的源泉,逐渐将铜臭庸俗注入到本应一尘不染的爱情之中,当一部作品抛开了如此之多丑陋邪恶的因素之时必然会使我们冰冻三尺的内心开始初显融化之趋势,必然会如同一颗巨石荡起内心中那潭封闭已久的死水的层层涟

12、漪,必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与深刻的思索。如此看来,山楂树之恋只不过秉持了边城的理念,继承发扬了边城的特色而已,所以我认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这样的一种评价,边城才是实至名归的。行千里路,身临重峦叠嶂之内饱览击空苍鹰展翅翱翔,泛舟漪澜春水之上遥望碧波两岸旖旎风光,放歌千里沃野之中远眺金色麦浪涌动荡漾;读万卷书,遨游浩瀚书海之内品味古今大家璀璨人生,徜徉字文阡陌之上感悟孤独惆怅岁月沧桑,陶醉丹彩墨香之中慨叹壮丽史诗荡气回肠。吮吸边城的精华,体会成长的惬意。畅游于边城的海洋,跨越时空与作者沈从文先生共同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共同探讨人性的光辉、人性的美。就是这么一场邂逅,让我持久向往,让

13、我感到这场旅行的难忘。就是这么一次邂逅,让我享乐于边城的饕餮盛宴,让我流连在人生的斑斓瞬间。后记参考文献:1沈从文边城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2孙红英浅论边城的人性美J丝路学坛,1998(2)3连剑锋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3)4闫敏浅探边城的美育价值J河套大学学报,2006(1)5陆时红人性美与风情美的完美融合沈从文边城解读J读与写杂志,2010(6)6常丽娟浅谈边城之美J文学教育,2010(1)7常彬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人生理想 J涪陵师专学报,2000(1)8闫小军论边城中爱与美的意象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9许守卫美的聚合,爱的载体浅淡边城中翠翠的形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