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3732846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应对新冠疫情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实施方案0为保障学生顺利返校开学,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扩散,根据山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和山东省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指导手册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疫情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坚决阻断疫情进校园、确保师生不被感染”为目标,科学制定学校分期分批错峰返校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学校顺利开学,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工作措施1.严格摸底排查,严防带病进校。一是摸清有外出师生情况,实行信息化远端管理。利用

2、信息化手段,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摸排当前滞留区外的师生,摸清疫情重点地区及疫情非重点地区旅行经历人数,按教职工和学生分类登记,建立电子台帐。采取“人盯人”的方式,精准掌握每一名师生滞留地点、活动轨迹、健康状况等。实行动态监测,建立“日报告”制度,每日逐级上报人员流动信息。二是摸清全体师生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对全校师生及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大起底。重点做到“四个摸清”:摸清是否来自或滞留疫情较重地区;摸清是否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摸清是否有不适症状;摸清假期活动行踪。建立师生健康卡管理制度,每位师生每日利用“钉钉群”进行健康打卡,在此基础上,逐级汇总形成全市师生健康档案

3、,实行动态监测。2.全面消杀消毒,保障教育教学场所清洁卫生。严格按照山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和山东省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指导手册要求,开学前对校园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扫除,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做好校舍室内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等的消毒工作。3.周密安排师生返程作息,实行“两错时两错峰”一是实行滞留外地师生错峰返程。滞留外地教师由学校统一掌握其行程,通知提前返回枣庄。在正式开学前,有条件的居家隔离14天,没有居家隔离条件的由学校集中安排地点隔离。滞留外地的学生,由年级负责通知学生提前返回,居家隔离14天,凭社区开具的健康证明返校。二是实行错时开学

4、。实行措施错级开学,高三先开学,高三开学一周后,高一高二再开学。三是实行分路线、错时上下学(课)。上(下)学分路线进(出)校,高三年级、初三(实验学校)进出校走西北门,高一年级进出校走东北门,高二进出校走东门 考虑到校门人员聚集及就餐,高三、初三(实验学校)首先放学,高一、高二年级间隔20分钟放学。4.科学设置晨午检地点,保障学生安全进校。开学时立即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对全体师生员工每日最少进行两次体温检测(进校门时必须测体温)。根据学生入校路线,合理设置晨午检地点。晨午检实行分年级、分组测量的办法,高三年级、初三(实验学校)晨午检地点在西北门,高一年级晨午检地点在东北门,高二晨午检地点在东

5、门。为缩短晨午检的时间,每个年级再分成2-3组分别进行体温测量。5.周密守护师生健康,落实“三项制度”。一是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出入管理制度,在封闭管理期间,师生不得随意出入校门,上学、放学一律穿校服进出校门。如有学生患病等突发情况的,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出校门。二是落实疫情报告及应急处置制度。各年级随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等)的,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让其戴上医用口罩,并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学校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流程处置。三是落实因病缺勤(课)登记和追踪报告制度。各年级每日要统计师生的出勤(到校)情况,并做好记录。对因病缺勤(课)师生要及时登记报告,指定专人负责,实行病因追踪。病愈后由学校领导和校医(保健教师)根据医院返校证明共同研究认可后方可返校。不允许师生带病上班(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