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31422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1页 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可鲁克湖是淡水湖, 芦苇连片,候鸟成群结对, 湖水澄 澈,像一个温柔的少女, 给戈壁的辽阔粗犷 添上了一丝秀美;而托素湖是咸水湖,寸草不生,只有烈烈雄风 与湖水拍岸的声音相应和 ,像一个豪迈健壮的小伙子在长啸。这两个湖泊静谧 而晶 亮,像是两面熠熠生辉的巨大宝镜。 A.dngkung h bB.chng kung h m C.chng gung h mD.dnggung h m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 大片满是的。 ”这是课文 春 里的一句话, 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状其不知不觉的 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B.这两句中“嫩嫩的”三字不能去掉,因为这三个字既写出了春草鲜嫩的样子, 又符合节令的特点,而且写出了初春时节萌生的小草那软软的质地。 C.上面两句从宏观描绘,写出了春草的情态,它的质地、色泽、长势。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从修辞角度来看,属于拟人。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

3、,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 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 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C.“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 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 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菊、竹、梅。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4.古诗文默写 枯藤老树昏鸦, 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树木

4、丛生, _ 。 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 ? _ 。 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 似的诗句是: _ , _ 。 三、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5.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表格中改正。 咄咄逼人花技招展一脉情思顷盆瓢泼 披蓑带笠抖搂精神争先恐后舒活筋骨 错别字 改正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第 2页,共 11页 6.捧读经典名著,汲取人生智慧。请根据要求填空。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 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

5、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_ 的态度。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 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清和:天气清新而暖和。乍:突然。 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转:变得。 世说新语中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将 _ 比喻成柳絮;而本诗“更 无柳絮因风起”写的是 _ 时节的风景。 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8.【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

6、”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两篇文章各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对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_ A俄而雪骤:一会儿雪大了。 B公欣然曰:谢太傅高兴地说。 C尝月下戏:曾经在月下唱戏。 D必不明:一定看不见。 两篇文中孩子们有什么共同点? 你认为徐孺子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好在哪里?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7.0 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秋意 赵丽宏

7、 苏堤尽头是花港。 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 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 枫叶正红。那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 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 木,池塘楼阁, 仿佛全被燃着。 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 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 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 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 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 看,都一样生

8、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畔,它 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 诗 依然有绿。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樟、桂、黄杨、 冬青在落叶遍地的湖畔沉着地吐着绿,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最远处是一 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倘若,西子湖畔春天的 绿,给人清新妩媚的感觉,那么,此时的绿,应该说是庄重的,是深厚的,它使人 第 3页,共 11页 想起人到中年以后的那种稳重和成熟 也有花。自然是秋的皇后 -菊花。在上海,刚刚参观过万卉色艳的菊展,所以, 在这里傲然卓立的名种菊并没有吸引我的注

9、意力, 倒是悄悄开放在湖畔树丛中的那 些野菊花,花朵很小,然而一开就是雪白的一片,热烈而又优雅,有一种桀骜不驯 的野气和生机。在一个不为人注目的小土丘上,居然还长着一片红花草,玫瑰色的 小花,悄然开放在绿茵茵的小圆叶中-这应该是春天的标志啊! 西湖, 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 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 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 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顽强在秋风里 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西湖,你可以因此而欣慰了。 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用 1 至 2 个词语概括下列景物的特点。 红枫: _ 绿树: _ 野菊: _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那

10、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 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请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 儿 女 们 却依然顽强在秋风 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加点词“儿女们”在文中具体指什 么?) 作者写了西子湖畔的红枫,又为什么要写北京的香山红叶? 散文结尾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 2 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 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 事了, 往后这是没事了! ”自

11、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 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 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 “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 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 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 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 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

12、, 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 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 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 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 下来。 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 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 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 笑了。只有我笑不

13、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 “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 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 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 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 第 4页,共 11页 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 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 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 这样的母亲, 活得该有多累呀! 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四

14、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 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 对我说的 -“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 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 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 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 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

15、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本文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第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 傲,同时也为第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B第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 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 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 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以什么

16、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 “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八、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0 分) 11. 请以“一个秋日的早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少于 500 字。 第 5页,共 11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澄澈”的“澄”读作“chng”,故排除 AD 两项,“粗犷”中的 “犷”读作“gung”故排除 B 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 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