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314225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1页 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_及_一切抵抗之敌, _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 江阴要塞,_长江。我军前锋,也已_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A.消灭 击败 占领 夺回 占据 控制 B.歼灭 击败 占据 控制 切断 占领 C.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D.消灭 击溃 控制 占据 封锁 切断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

2、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 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盛况,列举了获奖者的 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交代了新 闻背景。 C.“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极有层次地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 吕伟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跃然纸上,爱国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 D.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 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3、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 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 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3.默写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 ,良多趣味。( _ 三峡) _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_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 。 (苏轼记 承天寺夜游) 树树皆秋色, _ 。(王绩野望) _ ,江入大荒流。( _ 渡荆门送别) 日暮乡关何处是, _ 。(崔颢黄鹤楼) 三、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7.0 分) 4.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 一着惊海天 5.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仲 ci_锐不可

4、dng_翘 首_屏 息_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 公开激烈反日的。 B他是个面容消瘦,看上去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 第 2页,共 11页 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凸出。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 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以上文段选自 _ (人名)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_ 。“他惊 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 他采访的主要地点 _ 。 请分别写出

5、选段中所描写的人物名字。 A: _ B: _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7.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诗词名句中, 有的字能一字传神,请赏析颔联的“争”字。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4.0 分) 8.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若

6、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 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 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 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 之工山岚设色之

7、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 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石篑: 人名。张功甫:人名,他的园林玉照堂以梅花闻名。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美 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罗纨之盛,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 衣服的人。夕春:夕阳。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猛浪若奔 _ 窥谷忘反 _ 竟不忍去 _ 然 杭人游湖 _ 请用斜线(/)标出文中画线句的三处停顿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翻译“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乙文是如何表现“月景尤不可

8、言”的?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名篇,它们所表达的相同的情感态度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7.0 分)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_ 毛泽东新华社郑州 1948 年 11 月 5 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 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第 3页,共 11页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 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 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 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 以王凌云为司令官, 企图阻遏人民解放

9、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 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 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 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 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 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敌仅余十座)。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 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

10、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 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 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 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 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 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 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 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 过早地执

11、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 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 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 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 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 这一策 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 击之下, 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 如像开封、南阳等处, 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 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 疆调

12、来的宋希濂。 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 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 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 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给本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 第二段内容属于消息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阅读消息,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哪些成绩? 毛主席这则新闻语言上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清凉古道 张恨水 有人这样估计:东亚的大都市,如上海、汉口、天津、北平、香港、广州、 南京、东京、大

13、阪、名古屋、神户,恐怕都要在这次太平洋战争里毁灭。这不是杞 忧,趋势难免如此。这就让我们想到这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 劫,真可慨叹。 我居住在南京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废墟变成菜园竹林的所在,探寻遗迹。最 让人不胜徘徊的, 要算是汉中门到仪凤门去的那条清凉古道。 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 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 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路两旁有的是乱 草遮盖的黄土小山, 有的是零落的一丛小树林, 还有一片菜园, 夹了几丛竹林之间, 有几户人家住着矮小得可怜的房舍。这些人家用乱砖堆砌着墙,不抹一点石灰和黄 土,充分表现了一种残破的样子。薄薄的瓦盖着屋顶,手可摸到屋檐。屋

14、角上有一 第 4页,共 11页 口没有圈的井,一棵没有枝叶的老树,挂了些枯藤,陪衬出极端的萧条景象,这就 想不到是繁华的首都所在了。三牌楼附近,是较为繁华的一段,街道的后面,簇拥 了二三十株大柳树,一条小小的溪水,将新的都市和废墟分开来。在清凉古道上, 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同时,在中山北 路坐着别克小座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是一个冬天,太阳黄黄的,没有风。我为花瓶子里的腊梅、天竹修整完了,曾向这 清凉古道走去。鹅卵石铺着的人行古道,两边都是菜圃和浅水池塘,夹着路的是小 树和短篱笆, 十足的乡村风光。 路上有三五个挑鲜菜的农民

15、经过, 有一阵菜香迎人。 后面稍远,一个白胡老人,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得得而来,驴颈子上一串兜铃 响着。他们过去了,又一切归于岑寂。 向南行,到了一丛落了叶的小树林旁,在路边有二三户农家的矮矮的房屋,半掩了 门。有个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我想,这是南京的奇迹呵!走过这户,是土 山横断了去路,裂口上有个没顶的城门洞的遗址。山岩上有块石碑,大书三个楷书 字: “虎踞关”。石碑下有两棵高与人齐的小树,是这里唯一的点缀。 我站在这里, 真有点怔怔然了。 在明人的笔记上,常看到“虎踞关”这个名字,似乎是当年南都一个南北通衢的锁 钥。可以料想当年到这里行人车马的拥挤,也可以遥思到两旁商店的繁华,于今

16、却 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了。南京另一角落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估计的血和泪,而六 朝金粉就往往把这血泪冲淡了。 回到开首那几句话,东亚大都市,有许多处要被毁灭,这次在抗战时期,南京遭受 日寇的侵占与洗劫,也不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又有哪几条大街,变成清凉古道了。 (原载 1945 年 1 月 23 日重庆新民报。选自张恨水绿了芭蕉,江苏文艺出 版社 2006 年 9 月第 1 版)注释张恨水: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通 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清凉”一词的解释是“凉而使人感觉爽快”,这符合文中含义 吗?说说你的理由。 请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妙用。 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 长约十五华里, 始终是静悄悄地躺 在人迹稀疏、 市尘不到的地方。 请从赏析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