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723524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讲教育经济学概述教学提纲(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经济学,授课教师:沈有禄 副教授 博士/博士后 联系方式:135 5701 5372 E-mail: ,课程简介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分析技术。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己和国家的教育投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各自的投资成本与收益是多少及如何计算,了解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理解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学费贵等实际问题提供教育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总之,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帮助我们理解身边的教育事例的经济价值及其经济学解释的一门重要实用课程。,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它不同观点,教育对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

2、,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教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成本效益分析和学校资源的配置,教育生产函数与学校的绩效,以及教育筹资等。 教学重点为: (1)理论基础:如人力资本理论及其他不同观点和理论,教育与发展; (2)政策的关联和分析:如教育筹资、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成本分析和教育效益增值之概念和度量,以及教育效益评价。,授课提纲,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专题研修讨论结合 平时出勤占20% 专题讨论及PPT占30% 期末4000字以上论文1篇占50%,参考书目,王善迈(1996)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靳希斌(1997,2001,2005,2009)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靳希

3、斌(1995)从滞后到超前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王善迈主编(2000,2002)教育经济研究丛书(第一、二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曲恒昌,曾晓东著(2000)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卡诺依主编(1995)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Cohn,E. 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福特基金、中国教育部、中国财政部的多项委托项目。,在高等教育(研究型大学、多校园大学管理、学术职业)研究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美国福特基金资助,并是全球23个国家正合作进行的“学术职业变革”国际调查研究项目的中国负责人(2006-2008)。 发表中英

4、文学术论文100多篇,中英文专译著4本;承担3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曾到亚洲、欧洲、北美的15个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大会发言40多次。曾参与泰国、日本的学生资助政策改革设计。曾为美国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日本文部省讲座教授。现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人员评审专家,美国富布莱特学者评审专家。为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正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指导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11人。,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1. 学科性质和归类 学科性质:经济学科的分支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学科归类(1998年制定) 学科

5、门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 1997年,我国开始把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体系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一、学科的性质 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的范畴还是教育学的范畴?,经济学和教育学的含义,经济学,按照美国现代经济辞典的说法,指的是“对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研究”。著名的经济学家萨谬尔逊认为,经济学不外乎两层含义:一是,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研究的资源配置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配置;二是,经济学研究通过

6、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达到效用的最优化。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教育大词典),有关学科属性的四种观点,1、教育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体系的一个新领域 2、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个新领域 3、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4、教育经济学是一个多学科相交叉的科学,多数学者的观点:,教育经济学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是非生产领域的部门经济学。,二、学科的研究对象,就世界范围来说,教育经济学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而复杂,尚无一个统一的观点,但基本上教育经济学既要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规律,也要从微观的角度探讨教育领域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

7、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三、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1、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联系的基本途径 2、教育投资的来源、外部和内部的比例 3、教育成本的核算 4、教育资源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 5、教育的私人经济收益和社会经济收益 6、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 7、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 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问题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贫困、性别) 教育资源配置:配置方式;总体经济资源中教育资源的获得;教育资源在不同教育、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配置,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3) 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教育投入 教育成本 教育资源利用

8、效率 教育收益 教育体制,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体系与研究方法,一、学科的概念体系 (一)经济 (二)教育 (三)教育投资 (四)教育成本 (五)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六)教育经济效益 (七)人力资本,二、学科的体系构成,第一部分: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 第二部分:学科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部分:从宏观方面阐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四部分:教育经济学的具体概念、定律、原则和 规律等。,三、学科的核心构成,各个学者的体系都不相同,但均把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需求与供给、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社会经济效益认为是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四、学科的研究方法,1、定性分

9、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3. 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比较分析,学习教育经济学的意义,1. 科学研究的认识论目的和政治论目的 强调认识论的人,在他们的高等教育哲学中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人们探索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布鲁巴克高等教育哲学,学习教育经济学的意义,(1) 认识论目的 a. 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 教育与外部世界:经济发展、个人收入 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

10、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制度 b. 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独特的分析视角 进行经济学训练的机会,学习教育经济学的意义,(2) 政治论目的 宏观经济政策(增长、收入分配、就业) 政府教育决策(经费投入、分配、学费) 学校管理和运营(效率、校内资源配置)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成人教育) 家庭和个人的教育决策(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类型),学习教育经济学的意义,2. 前景 就业:政府机关;学校;企业 读博 出国深造,现在,教育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标志,是1961年英国经济学家维铎撰写和出版教育经济学一书。 其实,在1950年代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就有许多经

11、济学家和教育学家一直在研究教育的经济功效问题,如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亚当斯密早就提出了人力资本在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论断。他还说,人们学习的时候固然会有花费,但却能够以较高的终身收入形式获得巨大回报。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这一时期,也只能算是教育经济学的朦胧阶段。,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从1961年开始,教育经济学大约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一是1960年代,西方学者称之为第一代,这也是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初创阶段”,但这一阶段却出现了大量的、在现在看来还比较粗糙的研究成果,包括各种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模型等,如舒尔茨余量法和丹尼森因素法。 二是19

12、70年代,这是教育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代,也有学者称之为“怀疑阶段”。由于之前的理论和相关模型都比较粗糙,人们对同一地区甚至用同一种模型进行研究所得的结论,常常相差极大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形,这就给一些发展经济学家找到了反驳的借口。所以这一时期,对教育经济学的批评声不断。,三是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开始至今的阶段,可被称为第三代。由于统计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处理大样本数据成为可能,这就为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大规模数据计量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倡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及新制度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提出和运

13、用,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这一阶段大致可被称为教育经济学的“健康发展阶段”。,一、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1、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 管仲认为,教育是富国强兵之道,主张并实施教导民众和改进农具,传授冶炼技术配以其他一系列变革措施,从而使齐国国力大振。 孔子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大要素,“庶、富、教”的思想;智力劳动者能创造比体力劳动者更多的财富。 墨子认为,要提高生产,必须施之以教。“教人耕者其功多”。 柏拉图说,“如果把算术、量积、称重等方法从生产工艺中拿掉,那剩下的只有猜测了”。,一、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教育经济的思想 1.配第(政治算术1676) 复杂劳动比简单劳

14、动创造更多价值 2.斯密(国富论1776) 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是国民财富的生产要素 3.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 精神资本和物质资本,教师是生产者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 教育的生产性,人才浪费可惜,国家投资,2、古典经济学家的教育思想,威廉配第,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的素质有差异,所以提供的生产力也是不同的。 亚当斯密,首次把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看做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并且认为人们为了获得才能资本而接受的教育和训练是一种投资。,3、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李斯特,认为古典学派只把单纯的体力劳动者认为是唯一的生产者,是错误的。他把资本

15、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精神资本指的是“个人所固有的或个人从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得来的精神力量和体力”,是人们对于前人在科学与艺术、智力培养、生产效能等方面的进步和一切发现、发明、改进与努力等累积结果的领会。这种“领会”的深切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歇尔,一再强调教育对经济的发展作用,主张生产的要素,除土地、劳动、资本外,应该加上教育的因素,并说“用之于人的教育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1.历史唯物论揭示了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2.教育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教育生产劳动能力 教育增进劳动者劳动变换能力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16、结合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劳动价值论是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教育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时代背景 第三次技术革命(计算机、原子能、航天) 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 1950年代以后美国收入分配状况改变,(2) 理论背景 a. 经济增长理论残差现象(Residuals) Kuznets (1952):劳动时间和资本投入的增长在英、美、德人均产值增长中只起次要作用 Solow(1957):索洛残差 Fabricant (1959):美国1889-1957年平均3.5%的增长率中只有1.7%由资本和劳动的增长引起 Dension(1962):美国1929-1957年平均2.93%的增长率中有0.93%无法用传统的三要素解释,b. 发展经济学马歇尔计划(1947) c. 收入分配理论明瑟的研究(1957),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2.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形成 (1) 早期的研究 沃尔什人力资本观(1935):把教育投资视为理性行为,比较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收入现值 贝克尔(1960):估计教育的私人回报率和社会回报率,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2) 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