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234219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复习课程(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个案例的分析及启示,建德市明珠小学 邵锋星 2013年3月17日,案例一 2012年11月 “明珠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调查”,调查方法 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7门学科中 你最喜欢的是( )课,原因是( )。 从喜欢到不喜欢排列,第2名到第6名依次是( )。 你最不喜欢的是( )课,原因是( )。,调查结果 不同班级情况略有不同 总体统计 学生最喜欢体育课,最不喜欢英语课 科学课排名第五,我们做深刻一些的分析 事实上 实验还是经常做的 只是都是教师完全预设好的实验 是还没开始做就已经知道结果的实验 “鲜有失败、没有兴奋、失去好奇”,启示一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

2、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案例二 六下第一课放大镜 教材近两页的内容,讨论“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 有没有意义和价值?,“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这样的问题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完全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反而是一种认识的负担 倘若花时间在这样的问题上 只会耽误核心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这一课应该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 “放大镜倍数与什么有关?” 展开充分的探究、研讨活动,启示二 让学生经历有价值的、典型认识活动,案例三 章鼎儿老师条形磁铁的磁性一课 准备活动阶段 问学生 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老师提一个问题:“观察什么?”,一位教师执教摆的研究一课 实验活动中,学生对于如何计时、如何计算

3、摆的次数等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操作上也存在困难,导致误差很大 原因在于 准备活动阶段,没有为主要探究活动做好准备,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交待得很清楚? 是不是指导越细越好? 当然不是! 必须指导的,不该指导的,在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理解与把握!,启示三 准备活动要为主要探究活动打下基础、做好准备,案例四 测量水的温度一课 测量不同的四杯水的温度: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来的热水,有什么问题? 第四小组 1号杯自来水温度 14摄氏度 16 2号杯温水的温度 33摄氏度 38 3号杯热水的温度 61摄氏度 62 4号杯热水瓶里热水温度 80摄氏度 82,说明了什么?

4、 怎么处理?,张教师执教豌豆荚里的豌豆 孩子们举手统计自己手中的一颗豌豆荚有几粒豌豆 “0粒”,没有小手举起; “1粒”,没有小手举起; “2粒”,一只小手举起,潘老师在2粒对应的表格中写上1; ,“还有同学没举过手吗?” 累加了参与统计的人数后,潘老师说:“我们班有46位同学,可是只有45个数据。作研究,每个同学的数据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需要再仔细地来统计一次。”,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用可靠的的证据(包括数据)去证实世界 注意考察任一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及重现性 重视事实根据 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启示四 培养科学理性态度,重视证据(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案

5、例五 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观察活动 活动A(观察取自花坛的潮湿的土壤) 活动B(观察土壤颗粒、放入水中观察、观察杯中沉淀后的土壤等),活动B 碾碎、筛分干土,观察土块冒出的气泡,观察搅拌沉淀分层后的土壤等活动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进行 意义在于活动B有比较大的自主活动空间与比较长的自主活动时间 意义在于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碰到一系列问题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哪怕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简单的顺序问题 同样要涉及观察、比较、思考、讨论、决策、分工、合作等过程 更不用说筛分后的干土的观察,水杯中分层沉淀后的土壤观察,以及这两组信息之间的比较、联系、综合这样的思维活动过程了,启示五 把主要活动整合成有

6、充分时间和自主空间的大活动,案例六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油菜花、凤仙花靠弹射传播种子; 苍耳有刺,粘在动物皮毛上传播种子; 椰子靠水传播; (事实性知识),不同的植物种子有不同的构造,以适应不同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种子。 (概念性理解),启示六 从注重事实性知识的教学走向促进概念理解的教学,案例七 几节公开课的时间统计 课题 活动准备 实验活动 研讨 用水测量时间 26 8 6 我们的小缆车 28 10 2 谁流得更快一些 35 8 0 摆的研究 17 20 3,的确没有把“研讨”当作一回事!,现实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况 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 改革为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

7、讨,研讨环节 是当前教学中的难点、弱点,启示七 在观察、实验活动之后,开展充分的研讨活动,案例八 混合小苏打和白醋 先将一份小苏打混合一份白醋 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气泡、透明液体、沉淀的白色粉末,产生的问题: 气泡是什么? 白色粉末是什么? 透明液体是什么?,从第一个角度研究 气泡是什么? 实验的方法排除、鉴别,从第二个角度研究 透明液体是什么? 分离 继续加小苏打,会不会冒泡,从第三个角度研究 白色粉末是什么? 加第二份白醋,发现白色粉末少了 为什么? 加第三份白醋,发现白色粉末更少了 为什么? 加第四份白醋,发现白色粉末没有了 为什么?,启示八 科学探究活动应当是有一个起始目标引导,由新的发

8、现、新的问题持续发展的活动;是有几个连续活动组成的活动;是可以不断深究,不断延续,不断进行下去的活动,案例九 最近看几份要参加评比的教学设计 无一例外地 第一部分、用大段的语句进行“教材分析”,也许我们已经习惯这样写了 或者大家一致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写的,为什么非得这样写? 我觉得 体现了我们的认识 体现了我们以“教材为中心”的认识 体现了我们以“教材情况落实得如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想一想 有什么问题? 教材应不应该成为课堂的中心? 说得更直接一些 教材也好、土壤也好、杯子也好、筛子也好,课件也好,都是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的 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启示九 把“学习主体科学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学和评价的核心,案例十 德国小学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教师准备了各种水(池塘中的、鱼缸中的等)、放大镜、显微镜等 画出并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的样子 给观察到的微生物取个名字,整节课教师没有说什么话 只是在课的最后说:科学上有规定,谁最先发现,就用谁的名字,启示十 教师“工夫在课前” 课堂中,做“站在学生身后的科学教师”,感谢邓老师! 感谢全体科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